最近,深圳一家費大廚辣椒炒肉門店的招聘啟事引發軒然大波:月薪5-6 千招服務員,卻標注 “本科學歷以下勿擾”。
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炸開了鍋:“現在當服務員都要本科文憑了?”“難道大學生真的已經多到‘不值錢’了?”
然而,當我們深入探究這場招聘爭議,就會發現其背后隱藏著學歷焦慮與社會認知的激烈碰撞,以及餐飲行業人才需求的深刻變革。
一、招聘要求背后的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涉事門店后續回應稱,該要求由上一任經理制定,實際招聘并非唯學歷論,同樣看重社會經驗,但明確表示本科學歷員工在內部晉升時更具優勢,“基本上工作一到兩年就能晉升為店長”。
這番回應,揭開了兩個關鍵真相:
一是企業將學歷作為 “潛力篩選器”。
深圳作為超一線城市,高校云集,加之全國人才涌入,本科人才儲備豐富。
對于餐飲門店來說,逐一考察應聘者的社會經驗耗時耗力,而學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快速篩選出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可能更強的候選人。
某知名餐飲集團 HR 直言:“別小看服務員崗位,想要晉升管理層,出色的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缺一不可,本科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這些特質。”
二是用 “晉升愿景” 緩解學歷與崗位的落差。
單看 5 - 6 千的月薪招聘本科畢業生,確實顯得有些 “屈才”,但加上 “快速晉升店長” 的承諾,性質就截然不同。在深圳餐飲市場,連鎖餐飲店長的年薪普遍在 15 - 20 萬,這樣的晉升路徑對缺乏社會經驗的應屆生而言,相當于將基礎崗位變成了 “管理培訓生” 的絕佳跳板。
其實,費大廚并非個例。
今年 2 月,“海底撈招聘 985/211 高校學歷外送員” 的消息同樣引發熱議。
海底撈為 “送餐員”“備餐員” 崗位設置了 “大學生專享學歷補貼”,普通本科學歷每月補貼 1200 元,985/211 及以上學歷每月補貼 2000 元 。
海底撈方面表示,每年都會收到大量高學歷人才的求職簡歷,為此公司設置了清晰的晉升渠道和專屬崗位,如管培生項目。
不少高學歷員工正是從外送員等一線崗位起步,通過內部晉升機制逐步走上管理崗位。
巴奴毛肚火鍋也在積極布局高學歷人才戰略。
2021 年,畢業于鄭州大學計算機系的 “90 后” 員工趙夢昊從服務員做起,一路晉升為門店值班經理,引發全網對 “大學生當服務員是否是人才浪費” 的熱烈討論。
巴奴明確表示,未來 5 年計劃招聘培養至少 15000 名大學生員工,并構建了完善的成長體系,員工晉升通道分為專業線和管理線,職級從新伙伴到店總共 12 個級別,專人負責崗位升級考核,為員工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二、被城市濾鏡扭曲的學歷認知
很多人看到費大廚的招聘要求,不禁感嘆 “本科生泛濫”,但真實數據卻揭示了完全不同的現實:
(1)本科文憑仍是 “稀有資源”
2024 年,全國 1342 萬高考生中,僅有 33.5% 的幸運兒能夠拿到本科入場券。
將視角放大到全國 14 億人口,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不足 8000 萬,占比僅 5.7%—— 這意味著每 100 個人里,擁有本科學歷的還不到 6 人。
在廣大農村地區,這一比例更是低于 1%,無數農村學子寒窗苦讀多年,只為打破 “三代無本科” 的困境,為家族命運帶來轉機。
(2)“遍地大學生” 是信息繭房制造的錯覺
為何總有人覺得 “本科爛大街”?答案就藏在我們的社交圈子和網絡信息中。
生活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身邊同事、朋友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刷社交媒體時又經常看到 “清北學霸” 的日常分享,很容易產生學歷 “通脹” 的錯覺。
然而,一旦走出城市,走進縣城中學、工廠車間,就會看到另一番景象:某中西部縣城中學的畢業生中,能考上本科的不足 20%,更多年輕人初中畢業就踏入社會謀生。
(3)學歷貶值是局部內卷造成的假象
當 “研究生競聘環衛崗”“大學生送外賣” 等新聞頻繁出現,許多人開始質疑學歷的價值。
但事實是,優質崗位始終嚴守學歷門檻。
某互聯網大廠校招數據顯示,985、211 院校畢業生的簡歷通過率是普通本科畢業生的 3 倍,而體制內崗位、大型企業管理崗,本科學歷幾乎是 “標配入場券” 。
所謂的 “學歷無用論”,不過是少數領域激烈內卷帶來的局部現象,絕不能代表學歷在人生發展中的真實價值。
三、本科生當服務員,是屈才還是破局?
費大廚的招聘爭議,在網上引發了兩派激烈爭論:
反對派痛心疾首,認為 “學歷被浪費”:“辛辛苦苦讀了十幾年書,最后卻去端盤子,那讀書還有什么意義?”
這種觀點的根源在于,將學歷與 “高大上” 的工作嚴格綁定,卻忽視了職業選擇的多元性和時代特征。
深圳一位本科畢業的服務員小林分享道:“我之所以選擇這份工作,就是看中了這里完善的晉升體系。從基層做起,能讓我全面了解餐飲行業的運營流程,這對我未來創業大有幫助。”
支持派則認為這是 “曲線救國” 的明智之舉:在當下嚴峻的就業壓力下,不少應屆生選擇 “先就業再擇業”。
人力資源專家分析指出:“餐飲行業人員流動性大,本科生從事服務員工作看似‘屈就’,但如果企業能提供清晰的管理崗晉升通道,實際上是以基礎崗位為跳板,積累經驗、提升能力,比在家待業更具發展價值。”
四、比學歷更重要的,是看懂時代的選人邏輯
費大廚、海底撈、巴奴等餐飲企業的招聘策略,本質上反映了一個現實:企業選人正從單純看重 “崗位匹配度”,轉向更加關注 “人才潛力”。
正如門店工作人員所說:“本科員工學習新系統更快,帶團隊時溝通協調能力也更強。”
這種選人邏輯的轉變,背后蘊含著三大發展趨勢:
(1)基礎崗位的 “管理儲備” 功能日益凸顯
如今,眾多連鎖餐飲企業招聘基層員工,實則是在篩選未來的管理者。
某知名奶茶品牌區域經理透露:“我們招聘店員時,會特別關注那些主動學習、能快速掌握標準化流程的人,這些人經過培養,未來有很大機會成為店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科學歷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 “可培養性” 的有力背書。
(2)學歷成為企業衡量 “抗風險能力” 的重要指標
在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當下,企業更傾向于招聘學習能力強的員工,因為他們能夠更快適應崗位調整和業務變化。
深圳一位餐飲店長回憶:“疫情期間,我們店緊急轉型做外賣業務,本科員工能夠迅速學會線上運營技巧,而部分老員工連系統操作都難以掌握,最終只能面臨崗位調整。”
(3)職業發展邁入 “跨界時代”
在當今社會,“一輩子干一份工作” 的模式早已成為過去式。本科學歷賦予年輕人的邏輯思維、學習方法和知識儲備,使其在跨界發展時更具優勢。
以費大廚、巴奴的本科生服務員為例,有人從端盤子起步,逐步轉型為品牌運營專家;有人積累經驗后選擇自主創業,學歷成為他們跨界發展的堅實 “底氣”。
五、給年輕人的三個建議
(1)擺脫 “學歷焦慮” 的束縛
作為本科生,不必因為從事看似 “普通” 的工作而自我否定。正如某財經作家所言:“真正的學歷價值,在于當你選擇從基層做起時,依然擁有隨時重新出發的能力。”
就像費大廚的小林,在工作之余積極備考 MBA,他坦言:“這份工作不僅讓我積累了寶貴的行業經驗,還為我后續深造和創業攢下了資金,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2)警惕 “偽高薪” 背后的學歷陷阱
部分企業利用 “高學歷要求” 進行營銷,但實際崗位內容和薪資待遇并不匹配。
因此,在應聘時一定要保持清醒,詳細詢問:學歷是否真正與晉升、薪資緊密掛鉤?
以費大廚 “本科一年升店長” 的承諾為例,應聘者應進一步了解企業是否有成功案例,避免被空泛的承諾誤導。
(3)將學歷轉化為 “跨界發展的杠桿”
無論學歷高低,都要牢記:單一技能很容易被時代淘汰,而學習能力與綜合技能才是立足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深圳一位從服務員成長為區域經理的 95 后分享經驗:“我在做服務員期間,不僅出色完成本職工作,還主動學習門店的財務知識、營銷技巧,這些額外技能讓我在晉升過程中脫穎而出。”
當費大廚、海底撈、巴奴等餐飲企業的高學歷招聘引發廣泛爭議時,我們更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絕非 “學歷無用” 的信號,而是時代對人才要求升級的重要標志。
在這個快速變革的社會中,學歷依舊是重要的敲門磚,但比學歷更關鍵的,是持續學習的熱情、靈活應變的能力,以及對職業發展的長遠規劃。
無論你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都要銘記: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唯有保持清醒的認知,做好長遠規劃,才能在人生的賽道上穩步前行,實現屬于自己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