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編隊離開新加坡,而該艦此前在新加坡被曝刻意避開南海航線引發熱議。
太平洋上正在上演一場耐人尋味的軍事博弈。價值數十億英鎊的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帶著浩浩蕩蕩的護航艦隊,在完成新加坡港口訪問后并未如外界預期的那樣闖入南海,而是選擇向東駛向印度尼西亞,最終目的地是澳大利亞。這支由多國艦艇拼湊而成的航母戰斗群,原本被賦予了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使命,如今卻在南海門口來了個急轉彎。
英國首相(資料圖)
英國軍方對外宣稱調整航線是為"避免刺激中國",這個解釋在外界看來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要知道這支航母編隊從啟航之初就高調宣稱要穿越南海敏感水域,甚至放風可能通過臺灣海峽。英國國防大臣此前在議會答辯時信誓旦旦表示,航母戰斗群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能夠在任何海域執行任務。話音剛落,這支被寄予厚望的艦隊就在南海邊緣止步不前。
對比之下,中方山東艦航母編隊的動向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就在英航母逗留新加坡期間,山東艦剛剛完成西太平洋訓練任務返回南海,并于7月3日停靠香港特別行政區。這支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航母戰斗群,不僅攜帶了新型艦載機,還配備了完整的護航艦艇編隊。從公開報道來看,山東艦編隊此行進行了包括海上補給、聯合防空在內的多項實戰化科目演練。
細看英國航母編隊的構成就會發現端倪。這支名義上的"皇家海軍艦隊"實際上是個多國拼盤,除了英國自家的45型驅逐艦和23型護衛艦外,還包括西班牙的"巴贊"級護衛艦、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挪威的"南森"級護衛艦以及新西蘭的"澳新軍團"級護衛艦。更令人瞠目的是,連補給艦都要靠挪威的"莫德皇后"號來撐場面。這種臨時拼湊的艦隊,面對裝備清一色國產武器的山東艦編隊,難免底氣不足。
英國首相(資料圖)
軍事專家指出,英國航母此次避讓南海至少有三個現實考量。第一,中方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今非昔比,從岸基反艦導彈到空中預警機,構建起立體防御體系。第二,山東艦編隊剛剛完成遠海訓練,官兵戰斗狀態正處于最佳水平。第三,南海周邊國家普遍不愿卷入大國對抗,英國航母若強行闖入可能面臨外交困境。
值得玩味的是,英國航母編隊此行原本計劃訪問韓國、日本等中國周邊國家。現在看來,這個安排更像是為避開南海找補的面子工程。即便如此,英國軍方消息人士透露,即便8月訪問日本時,航母編隊也將繞開南海,選擇菲律賓海航線。這種刻意避讓的做法,與其說是戰略調整,不如說是實力不濟的無奈選擇。
英國皇家海軍的窘境折射出更深層的問題。曾經叱咤風云的"日不落帝國"海軍,如今只能靠拼湊多國艦艇來維持存在感。這支航母編隊的護航艦艇中,有3艘來自北約盟國,1艘來自英聯邦國家。這種"萬國牌"組合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但實際作戰時能否形成有效協同令人懷疑。
英國首相(資料圖)
對比之下,中國海軍的發展軌跡令人矚目。更關鍵的是,中國航母編隊已經具備遠海作戰能力,這是英國航母望塵莫及的。
國際軍事觀察家注意到,英國航母此次避讓南海并非孤立事件。近年來,英國海軍在遠東地區的存在感持續下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首次部署亞太時,就曾因艦載機短缺鬧出笑話。如今"威爾士親王"號重蹈覆轍,再次暴露出英國海軍力不從心的現實。
南海局勢發展至今,已經形成新的戰略平衡。中方通過持續加強軍事存在,構建起有效威懾體系。英國航母此次繞道而行,某種程度上承認了這種平衡的存在。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南海從此風平浪靜。隨著更多域外勢力介入,南海問題的復雜性將持續增加。
對于英國來說,這次航母部署暴露出的問題遠不止戰術層面的避讓。更深層次的危機在于,皇家海軍已經無力承擔全球部署的戰略目標。從艦艇維護保養到人員訓練水平,英國海軍都面臨著嚴峻挑戰。這種情況下,繼續追隨美國的遏華戰略,只會讓英國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