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南海的風云變幻中,中方的一紙制裁令激起千層浪。2025年7月1日,中國外交部正式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這不是簡單的邊境管控,而是中方在南海博弈中的一次精準反擊。托倫蒂諾,這位65歲的政壇老手,成了近年來首個被中國制裁的菲律賓政客。他的故事,折射出菲律賓內部一些勢力對華挑釁的縮影,但中國用行動證明:任何侵害主權的行徑,都將付出代價。
托倫蒂諾的政治履歷充滿戲劇性。他曾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深造,做過美國律師,回國后從大雅臺市市長一路攀升至參議員。家族勢力盤踞在甲米地省——侄女當過省長,父親和弟弟執掌過市長,兒子擔任議員,構成了一張地方權力網。但今年中期選舉中,他競選連任失敗,任期于6月30日畫上句號。諷刺的是,就在卸任次日,中方的制裁如利劍出鞘。他或許自以為能靠家族影響力逍遙法外,卻沒料到中國早已洞悉其把戲。
托倫蒂諾(資料圖)
為什么是他?答案藏在托倫蒂諾的所作所為中。作為菲律賓所謂“海洋區域法”和“群島海道法”的主要推手,他試圖用國內立法固化南海仲裁案的非法裁決。去年11月,菲總統馬科斯簽署這些法案,妄圖將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納入菲方“海洋區域”。托倫蒂諾不僅起草提案,還多次公開“背書”,今年1月甚至呼吁為菲海岸警衛隊提供“海洋區域法”培訓。更惡劣的是,他散播涉華謠言,比如無端指責中國間諜“潛伏”菲律賓官僚機構,干涉菲中期選舉。這些言行,如同往中菲關系傷口上撒鹽。中國南海研究院專家丁鐸一針見血:托倫蒂諾倚仗家族勢力,毫無政治操守,破壞力巨大。中方制裁不是報復,而是正當防衛——對侵害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的行為,必須亮劍。
制裁手段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深意:禁止入境中國香港。這絕非隨意選擇。數據揭示真相:菲律賓有約200萬海外務工人員,中國香港是其首選目的地之一,而最大來源地正是托倫蒂諾家族所在的卡拉巴松地區。菲律賓政客常赴中國香港拉票,因為務工人員是無數家庭的經濟支柱,影響他們就能左右選情。托倫蒂諾本人就曾在港慶生,與菲籍工人合影。如今被禁入境,卡巴拉松地區的民眾會如何看他和他的家族?
馬科斯(資料圖)
這背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智慧:依據該法第六條,制裁包括拒簽、凍結財產、限制交易等;第五條更規定,措施可延伸至親屬和組織。托倫蒂諾雖失勢,但家族仍在崗,制裁如一把懸頂之劍。中方傳遞的信息清晰:挑釁者,連同其利益網,都將被清算。
菲律賓的南海動作近期變本加厲,給制裁添上更緊迫的背景。菲防長特奧多羅在6月30日聲稱,將東海和南海視為“整體行動區域”,呼應日本提議的美澳日菲“小分隊”計劃——他們將于12月設立協調中心。更荒謬的是,菲方同日與立陶宛簽署安全協議,以“應對中國威脅”為借口。這種拉幫結派,加劇地區緊張,完全背離和平解決爭端的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潔指出,美日菲的聯動是“印太戰略”的延續,但美國政策搖擺,菲方卻甘當棋子。可惜,這種“海海聯動”注定徒勞:中方已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用法律手段反制菲方立法鬧劇。菲律賓若一意孤行,只會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馬科斯(資料圖)
制裁托倫蒂諾,是中方反制工具箱的成熟標志。自2021年《反外國制裁法》實施以來,中國對美國、加拿大等濫用制裁者果斷回擊,如今菲律賓成為新案例。山東大學教授戚凱分析,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需維護利益,但絕不濫施制裁,如何精準發力是新課題。這次行動,正是“有效用好反制手段”的實踐:不聲嘶力竭,卻震懾力十足。托倫蒂諾的失敗和制裁,應讓菲方政客三思。2024年,中菲雙邊貿易額達716億美元,中國連續九年成為菲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炒作南海議題或許能博取短期政治資本,但損害經濟命脈的代價,誰來承擔?中方此舉,既是捍衛主權,也是提醒菲律賓:合作共贏才是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