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近暴雨下瘋了!
7月3日晚暴雨砸鍋,岷江上游洪水像脫韁野馬一樣沖下來,都江堰直接迎來近10年最大洪峰。
網絡上全是洪水視頻,339電視塔附近都淹了,消防員扛著抽水機連夜排水5000立方米。
結果你猜怎么著?
都江堰魚嘴那兒居然再現“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千年奇觀!
航拍鏡頭下,魚嘴分水堤像一把利劍把滾滾岷江劈成兩半。
外江那邊濁浪滔天,跟萬馬奔騰似的;內江這邊卻碧波蕩漾,溫柔得像面鏡子。
“四六分水”的千年絕技自動觸發——洪水季節,60%的水量被乖乖導向外江泄洪,只留40%進入內江用于灌溉;枯水期比例自動翻轉,保證成都平原用水無憂。
更牛的是“二八分沙”這招!
洪水帶來的泥沙多得嚇人,但魚嘴利用岷江彎道環流原理,讓表層清水流向凹岸的內江,底層挾沙水流則沖向凸岸的外江。
80%的沙石瞬間被甩進外江主河道,剩下的20%進入內江。
你以為這就完了?
飛沙堰接著發力,它利用漩渦離心力把內江里90%的泥沙二次甩回外江。
最終進入成都平原灌溉系統的泥沙不到總量的5%,這排沙效率比現代清淤船還猛!
寶瓶口就像個嚴格的“流量安檢員”,死死卡住洪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
哪怕外面洪水滔天,經過寶瓶口的水流始終被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有市民拍到現場視頻都驚呆了:“這水位線穩得跟沒事兒似的,老祖宗連流量閥都設計好了?”
要是遇到特大洪水,飛沙堰還會“自動垮塌”泄洪——聽著嚇人吧?
其實這是古人精心設計的“潰而不毀”結構。
洪水退去后簡單修復就能恢復原狀,簡直是水利工程里的“不死小強”。
這場十年一遇的大考,都江堰交出了滿分答卷:灌區1000多萬畝農田一滴水沒淹著,成都市區排水壓力直接降了30%。
水利部門的人偷偷感慨:“這工程考了2279年,年年滿分,妥妥的學霸級選手!”
更絕的是下游河道泥沙含量驟減65%,省下大筆清淤費用。
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服氣——實測發現都江堰在暴雨中的防洪效率比現代混凝土工程還高出20%,這哪是文物?分明是活著的黑科技!
暴雨后的都江堰夜景更絕,洪水在魚嘴分流的瞬間,燈光下像銀河劈開兩半,科技和自然的碰撞美到窒息。
金剛堤上江水奔涌,魚嘴處清濁兩股水流“楚河漢界”般分明,飛沙堰后浪花翻滾著把泥沙拋向外江 。
兩千年前沒有鋼筋水泥,李冰用竹籠卵石就鎮住了岷江暴脾氣;兩千年后,它還在守護著同一片土地。
水利專家譚徐明說得通透:“都江堰不是征服自然,是與自然共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