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主辦的2025年全國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在四川省瀘州市開幕。
本次大賽是迄今為止文物行業(yè)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職業(yè)技能賽事,共設6個比賽項目,分別是金屬文物修復師、陶瓷文物修復師、紙張書畫文物修復師、木作文物修復師、泥瓦作文物修復師、考古探掘工。每個項目均設置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兩個環(huán)節(jié),并設立一、二、三等獎。經(jīng)過各地選拔,共有來自3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293名選手同臺競技。參賽選手的年齡最大的59歲,最小的19歲,老中青三代切磋交流,用薪火相傳的技藝,詮釋著“國之工匠”精神。
“實戰(zhàn)”絕對是本次比賽的關鍵詞。選手要修復的陶瓷、金屬和紙張書畫類都是貨真價實的文物,并不是復制品。對于每位選手來說都是一次真實的修復過程。各位選手在比賽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什么樣的“文物”,就像開盲盒,每個人的“考題”都不同。那么,如何才能衡量出選手們的真實水平?并且保證公平公正,大賽設置了嚴格的比賽規(guī)程,對于技術精湛的修復師來說,遇到高難度的“考題”,可能還是展示自己“絕活兒”的好機會。
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鐵付德是本次大賽的裁判長之一,他介紹,“這次技能大賽對文物保護修復,有明確的程序。首先,選手要觀察這個文物的病害,對病害做出準確的描述,并繪制病害圖,然后要根據(jù)病害程度,來設計它的技術路線和方案。其次,才是要動手去修復文物。雖然每件文物的完殘程度不一樣,但是它總體的修復邏輯主線是一樣的。經(jīng)驗豐富的修復師,他往往能夠在面對特殊的、復雜的文物損壞的情況下,可能會更好地發(fā)揮他的技術水平。”
文物修復師,就像“文物醫(yī)生”,為有“傷痛、病害”的文物“望聞問切”。“望”乃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識別文物的病害類型;“聞”即通過科學儀器嗅出文物病害發(fā)生的機理;“問”是通過科學試驗篩選保護修復方案;“切”則通過材料切入和技術干預遏制文物病害的發(fā)展,確保文物安全。
此次大賽是今年全國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中的一項重要賽事,依托這樣的平臺,展示精湛技藝、交流前沿理念、弘揚工匠精神。我國是文物資源大國,泱泱中華文明5000余年,眾多文物瑰寶需要我們能夠更好地守護和傳承。伴隨著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關注日益增長,文物修復行業(yè)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越來越高,在本次比賽中可以看到很多年輕的面孔,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于這個行業(yè),為我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事業(yè)作出貢獻。
(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 李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