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美國所謂的對關稅政策暫緩期7月9日還有4天時間。大限將至,在90天的暫緩期里,與美國簽署關稅協議的國家寥寥無幾,目前只有最早的英國和前天的越南。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對如此“低效率”的進展稱“已經失去耐心”,并表示將于7月4日開始向170多個國家陸續發送信函,通知各國將于8月1日開始執行新的關稅政策。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各國從反對到沉默,從沉默到觀望。目前也就東大從一開始就硬剛美國,最終雙方也是達成了一系列的對等關稅政策。中國作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敢和美國“硬碰硬”的國家自然不在這170國之內。
昨天,也就是7月4日。根據外媒的報道,印度向WTO通報,“由于美國的關稅政策極大的打擊了印度對汽車及零部件的出口,印度將向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
和前天壓軸“跪拜”特朗普的越南不同,莫迪這次終于學起了東大——與美國硬剛,但不知道能不能“硬到底”。不過,印度敢在最后時刻選擇硬剛特朗普,也并不是沒有底氣的。
1、自身巨大的市場。在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后,印度的經濟市場就逐漸被世界各大企業盯上,即便市場環境一般,但由于有著巨大的潛力,還是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美國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潛力股。
2、向中國學習。在美國關稅政策頒布之后,中國從不屈服,最終換來了平等的關稅協議。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對標中國,這次也不例外,看到中國成功換來美國的妥協后,印度好像也看到了對標美國的希望。
3、有組織撐腰。“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這兩大組織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在全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所幸的是,印度恰恰也是這兩大組織的成員國。即便沒有了美國市場,只要跟“組織”內搞好關系,經濟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所以說,莫迪老仙的算盤打的還是非常精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
對于印度方面的報復性措施,美國暫時沒有回應。雖然特朗普表面表現的非常強硬,但目前的美國的關稅政策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地。在7月9日即將來臨之際,不僅印度選擇硬剛美國,就連歐盟和日本也對“大哥”放話,“將繼續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面對此種困境,
特朗普仍然死鴨子嘴硬,表示7月9日之后“不會再次延長關稅暫緩期”,但選擇逐個國家發通知的方式告知稅率。也就是說,向每個國家所征收的關稅稅率不盡相同。特朗普這次選擇“各個擊破”的戰術不得不說也是十分高明的。
但是,如果歐盟、日本、印度真的“反水”,特朗普的計劃將不攻自破。剛當選韓國總統的李在明就一再表示要加強與中國的溝通,改善中韓關系;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有意加強中日韓之間的經貿關系。
不過,還是那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就無法威脅到自己。
目前,美國掀起的這場“關稅大戰”仍在繼續,究竟誰輸誰贏,讓我們繼續關注事情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