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安7月5日電 題:臺青長安“遇”漢服:針線間織就文化認同 經緯中尋覓中華美學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黨田野
“穿上漢服的那一刻,仿佛千年的文化血脈突然蘇醒,而我也真實觸摸到了中華文明的溫度。”臺灣青年秦子昂對中新社記者直言道。
作為2025陜臺文化交流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東方韻·中華情”海峽兩岸青年華服研習營7月3日至10日在陜舉行,來自臺灣多所高校的學子參與其中,他們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安鐘鼓樓、西安工程大學中華美服飾文化中心等地走訪與參觀,通過體驗漢服妝造、排練古代禮儀等方式,進一步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共同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
在西安工程大學中華美服飾文化中心的展廳里,一件件由高校師生設計的漢服作品依次陳列,精美的紋飾與豐富的色彩,在展現東方華服之美的同時,也令置身于其中的臺灣青年贊嘆不已。
“今天了解到很多有關古代服裝設計的知識,譬如從袖口上的符號設計一直到延伸到服裝材質,再到服裝表面圖案的布局與應用,這是非常細膩的服裝設計理念,而且與我所學的室內設計專業有重疊的部分,帶給我很多思考。”秦子昂表示。
漢服妝造與互動環節中,在臺灣新北市讀大學的冰冰第一個舉手想要參與其中。隨后,經過妝造師的一番描眉畫鬢,一名“胭脂染頰,珠釵綰發”的唐代“仕女”躍然眼前。“今天體驗了盛唐時期的服飾,作為一名攝影專業的學生,我覺得從視覺上來看,漢服比起其他服裝更多了一些飄逸感。而在內心的感覺上,身著漢服的我會產生對千年前古人生活場景的聯想。”
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漢服已成為當地街頭巷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社交平臺上,有網友戲言:“西安三步一個公主五步一個貴妃。”
7月4日,臺灣青年星蘋在西安體驗漢服。中新社記者 黨田野 攝
對此,就讀服裝設計學專業的臺灣青年星蘋感同身受。“從前對于漢服的了解大多來自古裝劇之中,例如馬面裙、間色裙等等,今天我也可以扮演一次‘劇中人’。”星蘋坦言,西安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身著齊胸襦裙置身其中沒有絲毫“違和感”。
研習課堂中,從唐代初期的短衣長裙到晚期的大袖長帶,臺灣青年知曉了唐代女子服飾的演變,也從一針一線織就的漢服中,覓得了文化認同的載體。
妝筆點染的不僅是漢唐之韻,更是文化認同的底色。當臺灣學子們身著曲裾深衣之時,文化的流動亦在此刻變得具象。正如臺灣青年秦子昂所說,“制作漢服所用的面料不一定非常昂貴,但其體現出的歷史文化價值,對我來說彌足珍貴”。(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