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正式邀請韓國總統李在明參加9月3日的抗戰勝利紀念閱兵,昨天李在明在總統府舉行了記者會,針對中國的邀請做出了正面回應。
在記者會上,李在明表示他“會盡快改善韓中關系”,但他既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會參加閱兵,也沒有直接拒絕中方的邀請,他的這番態度真是令外界很難猜測他的真正想法。
李在明卻騎虎難下
2025年韓國受邀中國93大閱兵,點名邀請新上任的韓國總統李在明,要知道,這可不是什么你好我好的客套,這是一道送命題,一道十年前就考過一次的送命題。
說起這事,韓國人就忘不了2015年的樸槿惠,當年她也收到了中國的邀請,而她的處理手段簡直堪稱教科書。
她先一溜煙跑去美國,把“大哥”安撫得妥妥帖帖,回頭就大大方方飛到北京,站上了天安門城樓,這一趟走下來,華盛頓和北京都給她鼓掌,韓國國內的支持率更是突飛猛進。
那一刻,恐怕是樸槿惠這輩子最高光的時刻了,只可惜那時樸槿惠的方法放在現在恐怕不咋管用了,畢竟現在跟十年前早就已經不一樣了。
而且李在明心里的小算盤,可要比大家想得復雜得多,他嘴上喊的口號叫“強化韓美,平衡外交”,說白了,美國這個大腿還是不能放,但也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
李在明又不傻,他當然知道韓美同盟是韓國的命根子,從選舉的時候開始,他就天天把“韓美同盟是基石”掛在嘴邊,說要“深化”關系。
但他這個“深化”,跟前任尹錫悅那種恨不得把家底都送過去的“一邊倒”,根本不是一回事,尹錫悅是搞“價值觀外交”,只要價值觀一樣,啥都好說,可李在明他看重的是實打實的安全保障。
朝鮮半島那點破事,天天雞飛狗跳,沒美國人撐腰,他晚上覺都睡不踏實,所以聯合軍演得搞,地區安全也得協同,這是現實需要。
可是李在明心心念念的,是“自主”,他說的“深化”,雖然看著都是要與對方合作,但實際上并不是什么都聽對方的。
他早就公開嚷嚷過:“外交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得從國家利益出發,自己說了算”,這話意思就是,美國大哥,你的忙我幫,但不能傷到我自己的筋骨。
要知道,當初中美掰手腕,在高科技上你死我活,華盛頓一聲令下,讓所有小弟都別賣芯片給中國,擱在以前的韓國,可能眼一閉就從了。
但李在明不干,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半條命都拴在中國市場上,真要一刀切了,韓國人自己先得受到不少影響,所以他得在這中間搞點小動作。
而這次北京這張請柬正好出現,仿佛就是要看看他的“自主性”有幾分,畢竟當下時代是真的變了,十年前,中美關系雖然也磕磕絆絆,但好歹還有層窗戶紙沒捅破,大家還講點“斗而不破”的體面。
那時候,韓國這種角色,在夾縫里左右逢源,跳跳“平衡木”,日子還過得去,樸槿惠的成功,就是鉆了那個時代的空子。
可到了現在,這層窗戶紙早就被撕得稀巴爛,中美已經不是桌子底下的暗中較勁,而是明火執仗的戰略對抗。
要知道,華盛頓現在可沒耐心看盟友們在那和稀泥了,對于特朗普來說,他要的是忠誠,是關鍵時刻的“選邊站”,韁繩越拉越緊的那種。
北京那邊呢,耐心似乎也快用完了,腰桿子硬了,說話底氣也足了,現在更看重你實實在在做了什么,而不是嘴上說了幾句漂亮話。
所以說當年樸槿惠腳下的平衡木,到了李在明這,已經變成了一根架在懸崖上的鋼絲,稍不留神,就是萬劫不復。
而李在明跟尹錫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高舉一面“實用主義”大旗,什么意識形態,什么價值觀,都得給“國家利益最大化”讓路。
他到處說:“不管是中國、日本、俄羅斯還是美國,我們都要搞好關系”,可這話聽著真好聽,誰都不得罪。
但要真做起來,比登天還難,相反北京的這張請柬,就是在逼著他把這種虛頭巴腦的“實用主義”,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更有意思的是,李在明的野心,還不只是在中美之間走鋼絲,他心里有個更大的夢。
他覺得世界都多極化了,韓國作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又有科技又有韓流文化,憑什么總被當成“美國的跟班”,核心就是他想自己拉個場子,當主角。
他想把韓國打造成全球舞臺上獨立的一極,一個響當當的“中等強國”,他要聯合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不大不小的國家,在全球問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從這個角度再看北京的請柬,那分量就更不一樣了,如果他接了,去了,這就可以被解釋成是韓國外交自主的一次勇敢宣言,是他那個“中等強國”夢邁出的第一步。
但這步棋的風險也是巨大的,一旦處理不好,他整個外交戰略的根基,也就是韓美同盟,可能當場就得地動山搖。
也正是因此,李在明陷入了一個特別滑稽的處境:一個渴望擁有自己棋盤的棋子,卻悲哀地發現,自己的一舉一動,還是被棋盤上最大的兩個玩家死死地盯著。
要知道,天平的一頭是實實在在的國家利益,是韓國人自己的飯碗,其實經濟警報早就拉響了,半導體、汽車這些命根子,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一直在掉,貿易逆差大得嚇人。
李在明早就喊話,說要趕緊跟中國談自貿協定的升級版,在新能源、數字經濟上找機會,想讓經濟回暖,可是這要和北京的關系不好,那么一切都是空談。
而天平的另一頭,是政治現實,美國是盟主,它的臉色不能不看,而在韓國國內,雖然保守派被打殘了,但“親美”依然是外交和安全領域絕對的“政治正確”。
他李在明只要敢踏上飛往北京的專機,說不定第二天一頂“親中屈服”的大帽子,就得嚴嚴實實地扣在他腦袋上,這頂帽子足以把他那個還不穩固的總統寶座,攪和得天翻地覆。
所以當記者們把話筒懟到他嘴邊時,他只能說一句滴水不漏的廢話:“將盡快改善韓中關系”,雖然這話說了等于沒說,但是在當下的局勢中,這或許是他能找到的唯一平衡點。
不過,真正讓這盤棋局變得詭異的,是那個還沒出牌的玩家美國,對于剛開啟第二任期沒多久的特朗普來說,現在美國的情況急需一場漂亮的外交秀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北京這張請柬,明著是遞給首爾,實際上也是把難題甩給了華盛頓,特朗普會怎么想?是覺得小弟要叛變,勃然大怒?還是覺得這是個跟中國討價還價的好機會,樂見其成?
很明顯,特朗普的猶豫和算計,可能成了整個棋局里最大的變數,他最后的一個推特,將直接決定李在明到底還有多少政治空間可以折騰。
如果選擇“去”,就要直面美國的憤怒和國內的政治聲音,但或許能換來經濟上和外交上的突破。
可是要選擇“不去”,雖然能暫時躲過風頭,可也意味著徹底錯失良機,讓本就困難的經濟雪上加霜,也讓那個“自主外交”的夢,化為空談。
畢竟十年前,樸槿惠做出的決定,一時間風光無限,可后來美國要在韓國部署“薩德”,她依舊攔不住,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毫無作用。
北京這一次,顯然在期待李在明會做出怎樣的決定,這不僅將定義韓國未來幾年的國運,更將揭示一個殘酷的真相:在一個日益撕裂的世界里,一個中等強國追求自主和尊嚴的極限,究竟在哪里。
參考信源
2025-07-02 15:32·環球網 中方通過外交渠道詢問李在明總統能否出席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