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輕飄飄的一句話,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變了臉色,放了韓國“鴿子”。
李在明究竟說了什么?為什么美方反應如此強烈?
這背后,有比表面更復雜的外交因素。
近日,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向李在明發(fā)出邀請——邀請其出席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紀念閱兵。
這是一次儀式,更是一次外交試探。
而韓國則給出一個“緩沖說法”:李在明是否出席,將參考特朗普是否參加。
李在明曾不止一次強調(diào)過,中國是韓國的重要貿(mào)易伙伴,一個多月前,他就承諾過:上臺后會努力修復尹錫悅時期惡化的中韓關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李在明作出上述表態(tài)的同一天,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卻突然宣布,取消訪問韓國的計劃。
魯比奧原定于7月8日至9日訪韓,對李在明進行禮節(jié)性拜訪,然而在臨近出訪日期的5天前,美國方面卻突然告知韓國政府,由于美國內(nèi)部局勢等原因,短期內(nèi)難以訪韓。
接連被美國“放了兩回鴿子”,難免令外界質(zhì)疑韓美關系是不是出現(xiàn)了一些波折?
這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上次,在七國集團峰會期間,李在明本打算與特朗普會面,但因特朗普緊急返回美國處理與伊朗有關的事務,最終導致會談取消。
韓國總統(tǒng)府青瓦臺,怕是迎來了史上最燙屁股的一張椅子。李在明屁股還沒坐熱,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架在了半空——腳下是根鋼絲,一頭連著華盛頓,一頭連著北京。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而最近的一連串風波,正把這場要命的雜技,推向了所有人都屏息凝視的高潮。
一切都從李在明那句“盡快改善韓中關系”開始。
這話聽著沒什么,但放在今天這個節(jié)骨眼上,就像在火藥桶邊上劃了根火柴。韓國總統(tǒng)談中國,向來都是“加強合作”、“重視溝通”這類四平八穩(wěn)的外交辭令,誰敢用“盡快”這種帶著倒計時的詞?
李在明不僅敢說,還把話說透了: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得罪中國,韓國撈不到任何好處”。這話說得直白,幾乎等于把橄欖枝直接遞到了北京手里??蛇@根橄欖枝,也像一根針,狠狠刺痛了太平洋對岸華盛頓的眼睛。
李在明話音剛落,報應或者說“信號”,就來了。不到半天,美國國務卿原定的訪韓行程,突然就取消了。白宮給的理由很官方,“國內(nèi)事務繁忙”,可一轉頭,國務卿的飛機就降落在了馬來西亞,出席東盟論壇。
這哪里是日程沖突?這分明是當著全世界的面,給了首爾一記響亮的耳光。華盛頓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在說:小子,你的一舉一動,我可都盯著呢。
外交上的冷臉只是前菜,真正要命的是經(jīng)濟上的“大棒”。
7月9日,美韓鋼鐵和汽車的關稅豁免就要到期了。這可不是小打小鬧,它掐著韓國經(jīng)濟的脖子——鋼鐵、汽車,甚至半導體設備,全是韓國的命根子。特朗普時代那套“你不讓我賺錢,你也別想好過”的邏輯又被搬了出來。談不攏?好,那就對你所有相關產(chǎn)品,加征25%的關稅。
25%,這是什么概念?等于直接把韓國企業(yè)從美國貨架上踢出去,讓他們在價格上毫無競爭力。當年美國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的慘烈,韓國人可都看在眼里?,F(xiàn)在輪到自己,那種喉嚨被死死扼住的感覺,怕是格外真切。
一記外交耳光,一根經(jīng)濟大棒,這套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美國的潛臺詞,李在明不可能聽不懂:想在中美之間玩平衡?可以。但你要是敢對北京“太熱情”,那就別怪我不客氣。
華盛頓在關門,北京卻在開門,一張九三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的邀請函,不早不晚,正好遞到了李在明桌上。這既是禮節(jié),更是一面“照妖鏡”,把韓國的窘境照得一清二楚。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2015年,同樣是閱兵,時任總統(tǒng)樸槿惠頂著美國的巨大壓力,站上了天安門城樓。她是當時唯一一個出席的美國盟友元首。
那一次“站隊”的回報是什么?是中韓自貿(mào)協(xié)定的迅速落地,是韓國商品涌入中國市場,是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紅利。如今,北京故技重施,把同樣的選擇題,擺在了李在明面前。去,還是不去?
去了,等于公開打臉美國,后續(xù)的報復只會更猛烈。不去,那句“盡快改善韓中關系”就成了空話,北京自然也會重新掂量韓國的分量。韓國官方的回應更是滑稽,說要“參考特朗普是否參加”。這話說了等于沒說,把一個主權國家的無奈和彷徨,暴露得淋漓盡致。
牌桌上不止這一張牌。今年11月,APEC峰會在韓國舉辦,李在明也向中方發(fā)出了邀請。這其中的利益交換,幾乎是明盤:你來我的場子,我就給你面子去你的場子。反之亦然,如果說中美關系是遠慮,那朝鮮問題就是近憂。
最近,朝鮮和俄羅斯走得異常近,甚至傳出要向俄軍派兵的消息。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過去那種美日韓湊在一起就能壓制朝鮮的局面,可能一去不復返了。朝鮮背后要是站著一個大國,整個東北亞的軍事平衡都將被打破。
李在明想穩(wěn)住半島局勢,甚至重啟和北邊的對話,光靠美國已經(jīng)不夠了,必須要有中國的幫助。所以他一邊公開說“全面中斷韓朝對話是愚蠢的”,一邊悄悄暫停了邊境上的反朝宣傳廣播。
這些動作,既是向朝鮮示好,更是做給中國看的。他需要北京這個“調(diào)解人”,來牽制那個越來越不可控的北方鄰居。
李在明提出的“實用主義外交”,聽起來很美。
一邊強化和美日的核心同盟,一邊改善和中俄的緊張關系。這明顯是在吸取前任尹錫悅“一邊倒”的教訓。尹錫悅對美國幾乎是唯命是從,把“價值觀”掛在嘴邊,結果呢?支持率跌到谷底,外交上處處碰壁,里外不是人。
尹錫悅用自己的慘敗證明了一個道理:心甘情愿給別人當棋子,最后的下場,就是被當成棄子。李在明想換個活法,他不想當棋子,他想當個棋手,至少是在夾縫中保留一點自主權的棋手。但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愿意給他這個空間嗎?
從國務卿掉頭就走的飛機來看,答案是“不愿意”。美國需要的不是一個八面玲瓏的朋友,而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跟班。這種“要么跟我,要么滾蛋”的冷戰(zhàn)式思維,正在把韓國往死胡同里逼。
外交從來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金白銀的利益、實實在在的風險和血淋淋的選擇。
這位走在鋼絲上的總統(tǒng),每一次呼吸都牽動著大國的神經(jīng),每一步挪動都可能改寫韓國的國運。他沒有回頭路,只能向前看。
只是這鋼絲盡頭,究竟是坦途,還是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