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地處上海的心臟地帶,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與活力。在這里,百年街區與現代潮流交織,老弄堂與新地標共生,傳統與創新碰撞出獨特的火花,讓“近悅遠來”“主客盡歡”成為實實在在的日常寫照。那么,為什么黃浦區如此令人著迷?近日,由中共黃浦區委宣傳部指導,中共黃浦區委社會工作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開展“零距離家園·開放麥”活動,多位嘉賓在現場分享了他們的故事與心聲……
百年街區里的煙火氣和摩登范
“黃浦區的魅力在于它的煙火氣與摩登范。”INS新樂園聯合創始人關山行這樣說道。他所在的INS新樂園,是上海夜生活的熱門地標之一,年均吸引超過300萬人次的游客。在這里,年輕人可以盡情享受音樂、舞蹈和社交的樂趣。關山行分享說:“我們希望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真實的社交空間,讓他們在享受夜生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活力。”他強調,INS新樂園的成功離不開黃浦區的包容與支持,這種包容不僅體現在政策上,更體現在居民的理解與接納上。
開吉茶館創始人鄭志文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黃浦區的魅力。他的開吉茶館位于南昌路,這條百年街區見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鄭志文說:“我們希望把傳統的茶館文化與現代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讓年輕人也能愛上喝茶。”他提到,茶館的經營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老建筑中,需要在保護與利用之間找到平衡。但他也表示,黃浦區的相關部門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幫助他們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了商業創新。
上海城市考古文化項目創始人徐明,以及在上海生活、工作了十年的法國姑娘樂蓋曦,則為黃浦區的文化底蘊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魅力。他們通過Ctiy Walk的形式,帶領中外游客穿梭于大街小巷,讓更多人了解這里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繁榮蓬勃的發展新貌。正如徐明所說:“上海是一座有著豐富歷史的城市,每一棟建筑、每一條街道都有它的故事。”
“容新共生”蘊藏著的基層治理智慧
黃浦區的多元與包容,蘊藏著“容新共生”的基層治理智慧。
例如,黃浦區以規范性文件力促夜經濟發展,為新業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制定了《黃浦區促進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通過規范管理,讓夜市和集市成為黃浦區的一張新名片。這一文件不僅明確了夜經濟發展的方向,還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動了夜經濟的繁榮發展。
瑞金二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琪提到,街道在南昌路的改造中,通過與居民和商戶的溝通協商,實現了街區的更新與活力的提升。他們不僅拆除了違章建筑,還通過設計巧妙的外擺空間,讓街區更加宜居宜業。除此之外,街道在日咖夜酒的治理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空間隔離+行為引導”措施,如將酒吧集中至建筑中庭,利用樓體結構形成“聲屏障”,聘請保安維持出入口秩序,引導顧客文明離場、呼叫正規網約車,并為背街小巷加裝鐵門以杜絕不文明行為,有效緩解了噪聲擾民問題。劉琪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老街區既有煙火氣,又有現代感。”
南京東路街道則通過“南東公開課”為轄區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和支持。例如,今年街道就曾邀請抖音和小紅書的專家擔任講師,邀請轄區小餐飲企業共坐一趟,圍繞“如何通過直播和種草提升流量”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支持。南京東路街道營商環境辦主任葛毅銘還提到,街道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有創新力的企業入駐黃浦區;通過提前介入、提供專業指導、優化審批流程等方式,幫助商戶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營商環境。
黃浦區的魅力,在于它的歷史與文化、多元與包容,更在于這里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正如嘉賓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景觀分院執行副院長馮一民所說:“黃浦區是上海的心臟,也是上海的名片。在這里,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無論是創業者、游客還是居民,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與活力。”
記者 / 宋梅
編輯 / 宗哲麟
圖片 / 區委社會工作部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