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才豐
這個夏天,海口市龍華區的街頭巷尾,幾面斑駁的老墻正在煥發新生。在濱涯路,一面長達200多米的漫畫墻成為了新晉網紅打卡點,萌寵、笑臉、卡通人物躍然墻上,明亮的色彩與童趣的構圖讓整條街道煥發新生。金宇街道坡博一橫路的漫畫墻同樣人氣爆棚,吸引著市民游客駐足拍照。這些充滿活力的墻繪背后,是一支年輕畫師團隊的匠心與堅持。
為了兼顧教學任務,很多畫師放棄休息時間接力創作。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老墻迎來童趣爆改
“最難的不是畫畫本身,而是讓每一筆都恰到好處。”來自海南山嶼海美術學校的畫師吳禾道出了創作的心聲。這支主要由90后、00后組成的畫師團隊,在接到金宇街道辦的公益墻繪委托后,立即投入到了這場“城市美容”工程中。
設計方案的反復推敲是第一個挑戰。“既要考慮大眾審美,又要兼顧藝術表達。”吳禾回憶道,“單是一幅火車主題的墻繪,我們就修改了幾十稿。”團隊不僅要平衡不同年齡層的喜好——從經典卡通到熱門動漫,還要根據老舊墻面的實際情況調整設計。他們用專業軟件制作效果圖,與街道辦反復溝通,力求每個細節都盡善盡美。
2024年,坡博一橫路的第一面墻繪耗時近兩個月完成。當斑駁的老墻披上“新衣”,整個街區瞬間煥發活力。看著市民專程前來打卡拍照,團隊成員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雖然我們大多缺乏大型墻繪經驗,但看到作品被大家喜愛,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吳禾說。
海南的夏日使得墻繪工作更像是一場與自然的博弈。為了確保圖案精準,團隊常在夜間用投影儀勾勒輪廓,白天再進行填色和細節處理。畫師小王展示著手臂上明顯的曬痕:“專注畫畫時根本顧不上防曬,等發現時已經曬出了‘天然手套’。”團隊成員們笑稱這是他們的“榮譽勛章”。
突如其來的風雨更是創作路上的絆腳石。吳畫師記得,有幅作品因為遭遇暴雨,前后重畫了十多次。“即使搭了雨棚,雨水還是會滲進來,我們只能一遍遍修補。”說到這里,吳禾的語氣中卻沒有絲毫抱怨。
色彩訴說城市故事
在坡博一橫路的第二面墻繪中,一個特別的“女孩”形象引人注目——墻面的綠植巧妙地成為了她的秀發,隨風舞動時栩栩如生。“我們想讓墻繪與環境互動起來。”吳禾解釋。團隊還為墻面的樹根畫上了海南特有的雷公馬,讓靜態的墻面“活”了起來。
這些創意來源于團隊的社區走訪。聽到居民希望加入國畫元素的建議后,他們在新作品中融入了水墨風格。“藝術應該與社區對話,而不是高高在上。”吳禾說。
今年4月敲定效果圖后,30多位畫師在5月正式開工。為了兼顧教學任務,很多人主動放棄休息時間接力創作。“有時需要搭腳手架畫高處的部分,社區居民也會來幫忙添上幾筆。”這種全民參與的氛圍,讓藝術真正走進了生活。
在坡博一橫路的入口處,一幅約兩層樓高的墻繪格外醒目。“海口”二字高懸上方,下方是搖曳的椰樹和飽滿的椰子,右下角還用海南話寫著“瓦噯魯”(我愛你)。“這是我們寫給海口的情書。”畫師們笑著說。
如今,這些漫畫墻已成為展示海口城市活力的新窗口。小王會興奮地邀請親朋好友來參觀:“看,我們的努力讓海口的街頭也‘潮’起來了!”
“我們希望能創作更多有海南特色的作品,讓每一面墻都講述屬于這座城市的故事。”吳禾的話道出了所有團隊成員的心聲。
在這個夏天,海口的街頭因為這些年輕的藝術家而變得更加多彩。他們用畫筆不僅改變了城市的面貌,更讓藝術成為了連接人與人、人與城市的紐帶。
(海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