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生育,日本政府越發的邪門了,從2026年4月起實施“兒童與育兒支援金”制度,這筆錢是給有孩兒家庭發放的,但是來源卻是單身人群繳納的,也就是說,在日本不生孩子不犯法,只不過要交稅,俗稱“不生孩子稅”,當然,也有很多人解釋說這是“單身稅”,其實不對,因為即使你選擇結婚,但是你不生孩子也要交稅。
這筆錢是社保醫療保險的附加部分,屬于是強制繳納,只要你想上班賺錢,你就拒絕不了,要么選擇自己生孩子,要么選擇用自己的錢養別人的孩子,你真可以理解成養別人的孩子,正常的社保,繳納以后其實對自己是有保障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等,都是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但是你要是選擇一輩子不生孩子,那么你繳納的這個錢,真就花不到自己身上,是不是就是用自己的錢養別人的孩子?
所以我說,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關于“鼓勵”生育這方面,還得看日本。
其實說鼓勵都有點溫柔了,在當下這個“自由民主”的時代,這種手段多少有點激進了,日本為啥那么著急?要從今年六月的一份數據說起,今年六月,日本厚生省公布了一則數據,2024年,日本新生嬰兒的數量約68.6萬人,整體生育率為1.15,屬于是再創佳績,又一歷史新低點,日本政府那個著急啊,因為人家預計的是2039年出生人口跌破七十萬大關。
沒想到提前十五年就達標了,真是該達標的不達標,不該達標的瞎達標,既然形勢這么嚴峻,總得有點應對措施吧,生育率這件事,對于社會最大的影響就是人口老齡化以及勞動力不足,日本現在的總出生人口比每年去日本旅游的人數還少。
關于人口焦慮這件事,小國家絕對比大國要焦慮,尤其是島國這種單一民族的國家,因為一不小心,這個國家可能就真沒了,像是隔壁韓國,自從生育率跌破1以后,都癲成什么樣了?
其實就是全民沒希望,國家沒未來。為了保住國家,保住未來,只能想方設法的提振生育率。
今天說的這個為了生育率罰款無孩兒人群這件事,還只是日本漫長的提振生育率政策中的一環,我為什么說漫長,因為日本生育率下跌這件事,已經延續三十年了,日本政府先是設立育兒津貼,擴充托兒機構,準備改造大環境,給新手爸媽一個快樂的育兒環境,這都是1994年的事,可能是因為日本沒什么軍事負擔,所以對于對抗少子化投入的預算,比研發新型武器還要多,但是并沒有什么卵用。
生育率下跌沒解決,又迎來了老齡化,老齡化這件事搞的日本焦頭爛額。
隨后的一份調查,更是讓日本政府心都涼透了,05年以后出生的日本女性,有接近三分之一選擇不生育,男性也沒好到哪里去,預計2030年,日本男性有三分之一選擇不結婚,搞了三十年的提振生育率,結果還是越來越拉跨。
加上最近幾年的美債來回作妖,各種優勢產業流失等等原因,終于搞的日本政府入不敷出,勞動力減少,稅收減少,老年人越來越多,哪里還有錢繼續補貼生育?
所以只能把主意打到不生育的男女身上,算是把“婚育”兩個字貼上任務的標簽,準備牛不喝水強摁頭了。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這樣的事情并不罕見,現代社會的婚育還會打著愛情的名號,孩子還是愛情的結晶,在古代人類社會,育齡男女,連選擇權都沒有,古羅馬時期,寡婦和離異婦女,必須再嫁,不然就治罪父母,那個臥薪嘗膽的勾踐,也是一樣的邏輯,到了年齡不結婚的年輕男女,父母必須問罪。
漢朝漢惠帝和今天日本的操作差不多,到了該結婚的時候不結婚,年輕女子必須承擔五倍稅收,任何時期的統治者,都能明白的意識到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人力和國力掛鉤。
尤其是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人力甚至能直接等于國力,人數少的羸弱小國,分分鐘就能被大國生吞了,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生育這件事越來越不受統治者約束了。
越發達的國家,國民生孩子的意愿一定是越小的。
甚至再說的直白點,但凡一個國家,只要接觸工業化、現代化,生育率就必降,農業社會需要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勞作,一個村子一個姓的很常見,姓這個姓氏的人越多,壯丁就越多,家族的力量就越強大,幾千年都這么過來了,突然最近幾百年不一樣了,先不說幾次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來的生活上的巨大變化,就說這個思想上的覺醒,先是女性參加工作,不再是傳統的只需要承擔生育和養育責任的模式,女性可以獲得生產資料。
于是生育不再是義務,而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就說生育是不是義務這個話題有多嚴肅?嚴肅到美國兩黨拿來當議題,就是那個要不要墮胎的問題,民主黨說可以墮胎,共和黨說不能,雖然他們說是信各種教,或者道義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口的問題。
女性都經濟獨立了,自己的子宮當然想自己說了算,這個時候男性又開始覺醒了,先不說娶個媳婦回家她愿不愿意生孩子的問題,就算她愿意生,養育孩子是需要壓縮個人生活質量的,現在不再是以前生一個也是生,養兩個也是養,帶一群也是帶。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放過去養十個都沒問題。
科技在進步,思想也在覺醒,國家需要人口對抗生育率下跌,但是個體不需要孩子來降低生活水平,矛盾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矛盾一旦產生,就會出現很多很多聳人聽聞的事情,大韓民國在這種事上敢想敢干,已經超出人類理解范圍了。
我們都知道韓國生育率早就跌破1了,到了0.8 的大關,就這0.8 還水的不行,生育率摻水,那可真是恐怖故事,因為這不是數據上造假,而是一場全民用真實的嬰兒數量給你造假。
比如在韓國,一個嬰兒,有在醫院的出生記錄,但卻沒有被父母登記戶籍,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上不了學,社會“查無此人”,那么這個嬰兒去哪里了?在垃圾桶里,在野地里,也可能在冰箱里。
韓國在2021年之前墮胎是違法的,意外懷孕只能選擇生下來,墮胎罪在韓國持續了六十六年,尤其是千禧年以后,墮胎罪的懲罰措施越發的嚴苛,韓國墮胎違法也是為了對抗生育率下跌,千禧年是韓國生育率第一次跌破1.3,根據韓國刑法第第269條,以藥物等方式墮胎的婦女。
將被處以一年以下的徒刑或兩百萬韓元(約1.1萬人民幣)以下的罰金,所有參與協助的醫護人員,都要面臨二到七年的處罰,當然,也有很多特殊的情況,例如遺傳性疾病,近親,強奸等等。
是可以選擇墮胎的,但是只要胎兒滿24周,就不能隨意墮胎,也就是說,千禧年以后,假設一名韓國女性被強奸導致懷孕,發現的比較晚,剛好超過二十四周,那么她就要生下強奸犯的孩子,針對墮胎罪,韓國女性抗爭了多年,終于在2021年,墮胎罪被廢除了。
但是生育率下跌這件事還是要解決的,雖然沒有墮胎罪了,但是韓國可以不售賣安全型的墮胎藥,或者不給醫護人員人工流產的權利,又或者把流產手術的費用拔高,讓普通人難以負擔,就是各種變相的強迫你生孩子,上有政策,下就有對策。
不小心生了孩子,那就給冷凍起來,最轟動就是水原冰箱案件,一個孕齡媽媽,在兩年內生了兩個孩子,然后因為經濟壓力勒死了兩個孩子,存儲在冰箱里,她還對丈夫謊稱,孩子被打掉了。
其實這個媽媽說的也很對,韓國養育孩子的成本,確實是非常高的。韓國養育一個小孩至18歲的撫養成本為國內人均生產總值 (GDP) 的7.79倍,居世界第一位,第二是東大,第三是德國。
而且韓國這個地界是真的很奇葩,墮胎有墮胎罪,要么就是墮胎手術流程復雜,費用貴,結果不給小孩上戶籍的罰款卻很輕,約等于人民幣兩百元,就等于是強迫女性生孩子,卻不嚴格進行監督,就差把“管生不管養”這條路給指明了,有些事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來,日韓都是比較早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
也是比較早開始生育率下跌的國家,當然更早的還有歐美國家,因為人類文明就是如此演化的,三百年前討論人權,君主開始消失,兩百年前開始討論革命與自由,工人階級翻身,一百年前女權開始對生育進行討論,生不生的問題開始由個人作主。
國家是肯定要鼓勵生育的,但是哪有那么簡單,文明又不能倒退,生孩子又不像是生產一款商品一樣,可以流水線上生產,一個工廠生產一件產品,只需要又明確的目標,工人們干活,機器夜以繼日的運轉,然后產品打包,送上運輸車,發往各地。
當然,我們說個不近人情的話,假設把孩子看作商品,所有的一切都為了生孩子,降低男女之間的戀愛成本,結婚成本,包括孩子的養育成本。
孩子出生以后,統一價格的尿不濕,奶粉,統一的幼兒園,統一的老師,統一的服裝,家長所付出的時間精力也大差不差,前提還有,給愿意生孩子的男女提供統一的住房,統一的薪資,生育率當然會提高,但是人類科技文明不會進步了。
或者說科技文明已經進步到一定程度了,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代人類,給人類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人類不用再為生活壓力奔波,愿意生孩子。
因為生育率從來不是簡單的一男一女愿不愿意生的問題,戀愛推動了戀愛經濟,鉆石,鮮花,口紅,珠寶首飾,黃金,婚房,學區房推動了房地產,汽車家電產業也都伴隨著結婚而發展,到了生孩子,養孩子,從選擇哪家醫院到月子中心,月嫂,保姆,再到學校的選擇,興趣愛好的培養,多少產業鏈涉及其中?
消費又會促進科技的進步,品牌和品牌之間相互競爭,大家都在更新迭代,日韓總很早開始生育率就開始下跌了,我們大約七年前也開始下跌了,你可以說是資本割韭菜割不動了,我更傾向于人類科技進步的瓶頸期到了
這件事從近幾年戰火頻發的外部環境就能看出來,大國忙著轉移國內的矛盾,小型國家忙著向內施壓,試圖挽救連年下跌的生育率,反而是那些還沒有完全工業化的國家,真的是在忙著生孩子,例如印度的低種姓,菲律賓的貧民窟,那些被商家放棄的地方,多生一個孩子,就多一個勞動力,養育孩子的成本又很低,和十九世紀的英國工人,平均一個家庭生育六個孩子,這六個孩子全部都去當童工,這個道理差不多。
因為大生產和大生育,在一切貧困地區,幾乎都是其早期工業化的必經之路,就現在這個情況,開倒車勢必不可能,除非三戰。
三戰基本也不可能,而且估計無論出現什么政策,只能延緩生育率下跌,等待科技突破瓶頸期,人工智能創造良好的環境,但是那個時候,社會又不需要太多勞動力了,生不生孩子,純粹出于個人選擇,是不是愛情的結晶,全看男女雙方愿意附加什么意愿,再等等吧,新青年們,人類總歸還是要繼續進步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