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聚焦ASCO前沿成果,共啟ALK陽性NSCLC臨床治愈新時代
作為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年度進展研討會(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BOA)的重要專題分會場,“博十年 向愈行”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學術研討會于7月5日在南京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浙江省腫瘤醫院范云教授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潘躍銀教授共同擔任主席,匯聚國內肺癌領域頂尖專家,基于CSCO BOC/BOA會議精選的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最新研究進展,重點探討了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帶來的治療突破。
CSCO BOC/BOA會 議作為ASCO官方授權的中國地區精選會議,每年系統梳理全球腫瘤學領域最具突破性的臨床研究。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的CROWN研究5年隨訪數據因其前所未有的療效獲益被列為“Best of ASCO”精選研究,標志著ALK陽性NSCLC治療已從傳統化療時代的數月無進展生存期(PFS)跨越至如今的60個月以上,并有望突破10年,為“肺癌慢病化管理"提供了現實可能。
潘躍銀教授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本次“博十年 向愈行”專題研討會不僅是對ASCO精選研究的深度解讀,更是對下一個十年治療目標的展望—通過跨學科協作,推動ALK陽性NSCLC從“可控慢性病”向“潛在可治愈疾病”的轉化,最終實現患者長期高質量生存的終極目標。
圖1潘躍銀教授致辭
靶向治療新標桿:
5年“零腦轉”突破與“早用長獲益”理念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郭人花教授系統梳理了ALK陽性NSCLC靶向治療的最新進展。在2024年ASCO年會上公布的CROWN研究5年隨訪數據,標志著ALK陽性NSCLC治療迎來重大突破。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存獲益,mPFS突破60個月,5年PFS率高達60%,疾病進展風險降低81%。基于混合治愈模型預測,其mPFS有望達到8-10年。
洛拉替尼的卓越表現源于其獨特的藥物結構和多重治療優勢。該藥物采用創新的大環酰胺結構設計(分子量406),較傳統鏈式結構的ALK-TKI具有更強的血腦屏障穿透能力和更廣譜的ALK耐藥突變覆蓋范圍。在腦轉移防控方面取得雙重突破:對于基線無腦轉移患者,5年累積發生率僅為5%(亞洲亞組為0%);對于已發生腦轉移的患者,顱內完全緩解率達到72%。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其在中樞神經系統保護方面的突出優勢,洛拉替尼可有效預防新發腦轉移。
從治療策略來看,洛拉替尼的臨床應用凸顯了“早用長獲益”的治療理念。郭人花教授指出,“3+X”治療策略(一線使用洛拉替尼)較“2+3”序貫治療方案展現出明顯的生存優勢,mPFS超過60個月,且有望達到120個月,而后者僅為35-48個月。值得注意的是,真實世界研究顯示,約40%使用二代TKI的患者因病情進展等原因無法接受后續治療,這進一步凸顯了初始治療方案選擇的重要性。
在安全性和臨床應用方面,洛拉替尼表現出良好的長期耐受性。因不良事件(AE)導致的停藥率僅為5%。基于這些優異的臨床數據,2025年CSCO和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均將洛拉替尼列為ALK陽性NSCLC一線治療的優選方案(I類證據)。
展望未來,郭人花教授提出,洛拉替尼將ALK陽性NSCLC的治療目標從單純的“延長生存”提升到“臨床治愈”的新高度。下一步研究將重點驗證其10年生存率,并探索與免疫治療等方案的聯合應用策略。同時,針對亞洲人群的長期獲益特征也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更精準的指導。這些突破性進展不僅改寫了ALK陽性NSCLC的治療格局,也為其他類型肺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2 郭人花教授學術分享
2025 ASCO ALK領域研究進展
深度解讀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熊安穩教授系統梳理了2025年ASCO公布的ALK陽性NSCLC最新研究數據,圍繞洛拉替尼一線治療ALK陽性晚期NSCLC患者中的療效、患者偏好及劑量調整管理等話題展開學術分享:
緩解深度與生存獲益顯著相關:DepOR≥75%患者5年PFS率達75%
基于III期CROWN研究的事后分析顯示,洛拉替尼一線治療ALK陽性晚期NSCLC患者時,80%的患者靶病灶緩解深度(DepOR)超過50%,其中34%的患者DepOR超過75%。DepOR與PFS顯著相關:DepOR為75%-100%的患者5年PFS率達75%。此外,不同DepOR組間未觀察到ALK融合變體或ctDNA清除狀態的顯著差異,提示DepOR可能是獨立預測PFS的評價指標。
患者偏好研究:PFS是患者決策時最看重的因素
一項離散選擇實驗(DCE)發現,ALK陽性轉移性NSCLC患者最重視無進展生存期(PFS,相對重要性58.13%),其次為降低腦轉移風險(13.04%),對副作用關注度較低。患者愿意接受輕度至中度的副作用以換取生存期延長(如PFS增加5.34個月)。情景分析預測,94%的患者傾向于選擇PFS更長的治療方案,凸顯洛拉替尼的臨床價值與患者需求高度契合。
劑量調整是管理AE的有效策略
CROWN研究5年隨訪數據顯示,約33%的患者需降低洛拉替尼劑量(至75mg或50mg),中位時間分別為7.1個月和11.3個月。劑量調整后,患者中位治療持續時間仍達42.2個月(75mg組)和20.7個月(50mg組)。外周水腫是最常見的劑量調整相關AE,但大多數AE在1-2次劑量降低后得到完全或部分解決(1次減量組50%完全解決,2次減量組71%完全解決),證實劑量調整可有效管理毒性并維持長期治療。
熊安穩教授總結,洛拉替尼在ALK陽性晚期NSCLC中展現出深度緩解與持久PFS的優勢,且患者偏好與其臨床獲益一致。劑量調整策略能平衡療效與安全性,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依據。這些進展強調了DepOR的預后價值、以患者為中心的決策模式及靈活劑量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鞏固了洛拉替尼的一線治療地位。
圖3熊安穩教授學術分享
小結
范云教授總結指出,本次研討會聚焦ALK陽性NSCLC治療的突破性進展,洛拉替尼實現“超5博10”里程碑(mPFS突破至60個月以上并有望達10年),5年PFS率達60%,降低疾病進展風險81%,5年無顱內進展率高達92%,亞洲亞組人群更是實現了5年“零腦轉移”的突破性成果,為“肺癌慢病化管理”奠定基礎。另外,“3+X”治療策略較傳統“2+3”方案更具生存優勢,驗證了“早用長獲益”的治療理念。劑量調整策略可有效管理不良反應,同時維持長期療效,滿足患者對更長生存期的核心需求。
圖4 范云教授總結致辭
未來目標是通過跨學科協作,進一步驗證10年生存率,探索聯合治療策略,并優化亞洲人群的精準治療。潘躍銀教授強調,洛拉替尼的卓越療效讓我們看到“臨床治愈”的可能,未來十年將致力于推動ALK陽性NSCLC從“可控慢性病”向“潛在可治愈疾病”轉變。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