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了,記憶力變差了,這不是正常現象嗎?60歲的王奶奶從一年前開始,記憶力就呈現斷崖式下降,但是家人都沒有重視,還認為這是正常現象,殊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奶奶的癥狀越來越嚴重,一年后,王奶奶一出門就忘記回家的路,生活自理變得越來越困難。
家人這才引起重視,急忙帶著王奶奶來到醫院,通過檢查,醫生發現,王奶奶所罹患的是老年癡呆,遺憾的是,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很多人都有這樣錯誤的觀念,覺得年齡大了,罹患老年癡呆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大錯特錯的,很多長壽的老人,到了八九十歲,他們的記憶力依然非常好,身上也找不到任何老年癡呆的蛛絲馬跡。
不過有的老年人,可能五六十歲,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癡呆癥狀。
2023年,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報告了一例 19 歲確診的阿爾茨海默病(AD)病例,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 AD 患者。論文中表示,這名患者從17歲開始出現記憶失常,學習時難以集中注意力。隨著病程進展,患者的記憶力進一步下降,經常丟失個人物品,不記得自己是否吃過飯。
這里所說的阿爾茨海默病,其實就是老年癡呆,鑒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并非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疾病,所以用阿爾茨海默病而不是老年癡呆來定義疾病更為準確。
不過,鑒于老年癡呆讀起來更通俗易懂,所以接下來,咱們還是使用這個名詞。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不同的人在罹患老年癡呆這件事上表現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年紀輕輕就罹患了,有的人到了八九十歲身上依然找不到這種疾病的蛛絲馬跡。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人不會無緣無故患老年癡呆。患老年癡呆,離不開這4點。
第一,太懶的人,容易罹患老年癡呆
很多人實在太懶了,他們懶得用腦,懶得社交,殊不知,恰恰是一個懶字,特別容易導致老年癡呆。
如果一個人用腦很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會變得越來越遲鈍,那么如此發展下去,自然會導致老年癡呆。
懶得社交,長時間把自己封閉在這里,由于缺少必要的語言溝通,語言功能會不斷退化,時間長了,人也容易罹患老年癡呆。
很多人認為,年齡大了,大腦就要好好放松,殊不知,大腦用是用不壞的,但一旦閑下來,就可能閑出問題。
第二,罹患腦血管疾病的人,容易罹患老年癡呆
很多人在罹患老年癡呆之前,身體其實就已經發出報警信號了。
人年齡大了,很容易罹患腦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來臨的時候,大腦容易缺血缺氧,不斷進展下去,就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腦梗死或腦出血,而這些腦血管疾病,都非常容易導致老年癡呆的發生。
第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罹患老年癡呆
如果你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那么時間長了,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比如長期高鹽飲食,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升高血壓,更易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長期高脂肪飲食,則容易升高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也有可能會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長期高糖飲食,則容易升高血糖,血糖高了,腦血管也容易受損。
要想預防老年癡呆,老年人飲食上要注意保持膳食均衡,不僅要遠離垃圾食物,還要盡量保持食物種類的豐富多樣。
第四,長期吸煙酗酒,容易罹患老年癡呆
如果你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吸煙酗酒,那么到了老年,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煙草中有害物質對神經及血管的長期慢性損傷,而酒精,同樣容易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讓老年人的認知出現障礙。
來自北京大學、解放軍總醫院、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國內外的跨學科專家學者對我國6488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開展了長達15年的追蹤隨訪。研究結果發現,堅持5種常見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可以顯著延長壽命,還能有效推遲認知障礙發生,實現延長“認知健康壽命年”。
這5種健康生活方式分別為:不吸煙或戒煙超過10年;不飲酒或戒酒超過10年;多樣化飲食,每日攝入至少5類12種食物;規律體力活動,每天進行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如快走、廣場舞、太極拳);積極的認知社交,每周至少2次閱讀、下棋、串門聚會或參加社區有組織的活動,刺激大腦思考,激活大腦神經連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