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貓叔兒,用最硬的邏輯,帶你看透歷史真相【上方點擊關注】
這是一位位在北大豎起“兼容并包”大旗,把新文化運動帶進校園的“現代教育之父”。
更是溫文爾雅、學貫中西的“學界泰斗”,教科書里,他是光,是暖,是民國文人的脊梁。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這位被奉上神壇的蔡先生,竟然在1927年的“四一二”清黨運動中,扮演了一個屠夫劊子手的角色!
有人說他是策劃者,是幫兇,手上沾滿了同志們的鮮血!
這頂帽子,能扣在他頭上嗎?
今天,咱們就探尋一下這位“校長”背后,那被撕裂、被掙扎、也最終被救贖的靈魂。
光復會的老炮兒們
要讀懂蔡元培在“四一二”的選擇,首先必須搞清楚他的出身,以及階級屬性。
蔡元培并不是什么“資產階級代言人”,他出身江浙光復會!
那是什么團體?章太炎、陶成章、徐錫麟、秋瑾,都是一幫狠人!
這幫人腦子就一根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目標明確得很,把滿清皇帝的龍椅掀了!
至于掀翻之后,國家咋治理?工人農民咋活路?共和咋搞?議會咋開?
他們真沒細琢磨過,也不太感冒那套“自由民主”到底是個啥東西。
因為他們骨子里,是“鄉紳”、是“鄉賢”!是地方上說話算數、田連阡陌、詩書傳家的士紳、地主們!
辛亥革命以后,從京城到縣衙,那些個議員、督軍、大帥,扒開新皮一看,全是前清的頂戴花翎老爺!
辮子一剪,馬褂一換,龍旗變五色旗,立馬就是民國棟梁!
這“民主選舉”,選來選去,依舊還是原來的老哥幾個在臺上唱戲。
所謂“共和”,不過是給舊秩序披了件時髦的新衣。
蔡元培們看著新生的民國,心里踏實得很。
只要不動他們的田租,不碰他們的鄉紳地位,他們也樂得做個開明紳士。
支持辦大學?沒問題!
給教授發高薪?應該的!
引進西方思想?甚至研究馬克思?也無妨!
嘴上同情同情工人農民的苦處?更顯得咱有“進步性”!
軍閥吳佩孚不還喊過支持“社會主義”嘛?這叫做“牌坊是要立的,根基是萬萬不能動的”。
當火把燒到田埂上
然而,歷史的風向,說變就變!
1920年代的中華大地,一股更洶涌的浪潮席卷而來:工農運動爆發了!
布爾什維克的火種,點燃了無數底層人民的心。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鄉紳老爺們能容忍你在書齋里研究“主義”,但絕不能容忍你動真格的!
打土豪,分田地?動他們在鄉間一言九鼎的權威?罵他們是“土豪劣紳”?
這哪里是要改良?這是要掀他們的祖墳!斷他們的命根子!
那片世代相傳的土地,那套深入骨髓的統治秩序,是他們嚴守的底線!
一旦你踩過界了,平日里跟你談笑風生、吟詩作對的他們,可是要殺人的。
階級仇恨,比任何主義口號都更真實、更血腥!
1927年四月,北伐如火如荼,蔣介石的勢力急劇膨脹。
但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運動,也成了蔣的心腹大患。
一場針對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翼力量的大清洗,已在密謀中。
此時的蔡元培在哪里?他在風暴的正中心!
他已是國民黨的中央監察委員!他的政治身家性命,早已和蔣介石集團死死綁定!
他骨子里,本就崇尚“強人政治”,信奉鐵腕方能定乾坤。
亂世之中,他需要一個“明主”來穩定江山,他看中了手握槍桿子的蔣介石。
1934年,有人在一篇為蔡元培開脫清黨責任的文章上批注,想把臟水都潑給另一個元老吳稚暉。
蔡元培看到后,親筆寫下批語:“于我多恕詞,而于稚暉多責備。”
意思:別替我開脫,也別全怪吳稚暉,這事我也干了!
這可不是后人潑臟水,是蔡元培自己認了在清黨中的角色!
他是那個在關鍵文件上簽字畫押的人,是利用自己的巨大聲望為這場血腥清洗“背書”的人!
理想主義者的墮落,往往始于對權力的妥協與投靠。
“四一二”的屠刀落下時,蔡元培,這位北大兼容并包精神的象征,已經站在了劊子手的隊列里。
用余生對抗曾經的自己
“四一二”的慘劇過去了,蔡元培似乎仍是那個德高望重的蔡先生。
然而,同蔣的裂痕早已埋下。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強占東三?。?/p>
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執行不抵抗的政策。
蔡元培被他推出到臺前安撫憤怒的學生,結果他被愛國學生打傷進了醫院。
他想不明白,他為之押寶、為之背書的“強人”,面對外敵竟是如此窩囊!
這記耳光,打疼了身體,更打醒了良知。
他那顆強烈的民族主義之心,開始滴血。
在國民黨內部的權力斗爭中,他被排擠出政治中心,被逐漸邊緣化。
而吳稚暉們風頭更勁,他這位“元老”就成了擺設。
政治賭局,他押錯了寶,也輸掉了位置。
抗戰全面爆發后,蔣介石政府的軟弱、依賴外援,讓蔡元培徹底看清:這哪是什么復興中華的“強人”?分明是向列強屈膝的“投降派”!
這與他畢生追求的“民族革命”理想背道而馳!巨大的幻滅感,讓他拍案而起!
蔡元培,這個復雜的靈魂,開始了艱難的轉向。
他與宋慶齡聯手,創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這個舉動,石破天驚!
他用自己的巨大聲望,干了一件最“打臉”過去的事情:營救那些被國民黨右派迫害的人。
看這份沉甸甸的營救名單:陳獨秀(中共創始人)、廖承志(廖仲愷之子,共產黨員)、丁玲(左翼作家)、陳賡(紅軍大將)、瞿秋白(中共領袖)……
他營救的,正是十年前他默許甚至參與清洗的那些人的同志!
更震撼的是,1939年,病榻上的蔡元培,一字一句地讀完了斯諾的《西行漫記》及其續篇!
他在日記里認真記下毛澤東關于中國前途的論述,記下“共產黨基本政策”。
這位古稀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光,終于真正開始了解他曾經反對的共產主義!
或許,正是這份遲到的了解,讓他完成了靈魂深處的救贖。
用營救共產黨人的手,去擦拭當年那份“清黨”名單帶來的污點。
用生命的最后火光,去對抗自己曾參與制造的黑暗。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溘然長逝。
他不是神,也不是魔
如何評價他?歷史給出了答案。
毛主席評價他: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這是對他畢生推動教育、開啟民智的至高肯定。
周恩來送挽聯: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精準概括了他一生兩大主線:民族救亡、追求民主。
蔡元培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中掙扎、撕裂、尋求、最終或覺醒或沉淪的史詩!
他不是非黑即白的紙片人。
他的功,照亮了中國教育百年;他的過,也沾著1927年春天上海灘的血痕。
功勞不能遮掩,過錯不必諱言。
他偉大,因為他開創的北大精神滋養了中華;他復雜,因為他身上烙印著那個時代進步知識分子在理想與現實、道義與權謀間的所有痛苦抉擇。
所以,當我們再喊出“蔡元培校長”時,心中該有怎樣的重量?是單純的敬仰?是復雜的唏噓?
或許,讀懂蔡元培的撕裂,才真正讀懂了那個風雷激蕩、血色浪漫的大時代。
歷史從不接受簡單的標簽,它只記錄真實的人性。
這,才是唯物史觀該有的態度。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