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得到中國支持,印度尼西亞就轉身對美國示好,甚至要和特朗普攜手稀土領域合作,解決特朗普被中國“卡脖子”的處境。印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是否會讓中美關系再起波瀾呢?
自4月2日特朗普挑起關稅戰以來,全球貿易領域的國家和企業一直都提心吊膽,生怕兩個強國不計代價的繼續對抗。好在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不足以支撐特朗普繼續打下去了,中美在日內瓦和倫敦的兩次談判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雙方都在不斷退讓,和平契機隨時會出現。
但唯一讓特朗普不滿的是,中國雖然取消了對美國商品的部分反制關稅,但在稀土問題上卻遲遲不松口。美國企業的民用稀土庫存已經見底,軍工企業所需的稀土更是撐不到2026年,作為一個軍事強國,卻因為缺乏稀土無法制造導彈、雷達和軍艦,而一架F-35五代戰斗機所需的稀土,87%都依賴從中國進口。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如果不盡快解決稀土問題,美國內部的危機或將被徹底引爆。
所以在兩次談判中,特朗普都將中國放開稀土管控作為核心論題,希望中方能夠高抬貴手,只要中國愿意撤銷管制禁令,華盛頓愿意放棄對中國的關稅反制,中美雙方就此罷戰。
然而美國的嘴臉眾人皆知,特朗普朝令夕改也不是新鮮事兒了,所以我國在倫敦會談期間也主動退讓了一步,承諾會放開民用稀土的管控,讓美國企業獲得稀土許可證之后就能正常進口。然而這張許可證的“最終解釋權”歸中方所有,證件的有效期是多久?什么時間能辦下來?進口稀土的份額有無限制?這些也都是中方說了算,所以特朗普其實并未討到什么便宜,稀土依舊是懸浮在美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只可惜,中國率先站出來抗壓,給全球各方爭取一個最好的結果,但偏偏有人在背后使壞,前腳得到了中國的支持,后腳就去討好美國。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6月30日,印尼經濟部長哈爾塔托表示,在接下來和美國的關稅談判中,稀土將是與美國共同投資的關鍵項目。明眼人都知道印尼這是打算要給美國稀土解圍了,然而中方早就有言在先,任何國家不得以損害中國利益為前提和美國進行談判,否則后果自負。雖然中方不會干涉印尼和美國之間的合作,但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只有中國自己站出來硬抗美國對全球大部分國家加征的“對等關稅”,而稀土是中方對抗美國的重要底牌之一,印尼在這種關頭和美國談稀土合作,這的確和背后捅刀無異。
而最讓人氣憤的是,印尼作為東盟的核心成員國,在南海問題、貿易合作等方面,印尼也一直支持中方的立場,所以我國也對其提供了諸多幫助。例如6月下旬,印尼境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中心正式落成,該項目是中方主導并拉攏多家企業注資59億美元打造的。按照東南亞媒體的說法,這將是改變東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格局的重要項目,也被視為中印關系友好的象征。只可惜,印尼似乎并不和中國一條心,在稀土問題上選擇站隊美國。
至于印尼為什么這樣做,答案就兩個字:害怕。距離特朗普對等關稅90天的期限已經開始倒計時,而印尼被美國加征了32%的對等關稅,這在75個國家中都是非常高的比例。面對這樣的高壓,印尼根本想不到解決的辦法,只能提出一個“共同投資稀土”的方案,換取特朗普降稅。
至于為什么是稀土,一方面是美國現在正被中國“卡脖子”,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所以印尼硬扛風險與美國談合作;另一方面,印尼擁有280萬噸稀土儲量,但自身卻沒有相應的提煉技術,而美國擁有17項稀土領域的專利,但缺乏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渠道,所以印尼有信心美國會同意。
但問題在于,印尼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全球稀土分離技術只有中國掌握,全球每年91%的稀土精煉產能也都出自中國。美國自身的稀土技術是不完善的,就算獲得了穩定原材料,想要加工到直接使用的成品,最終還得找上中國,印尼這番示好怕是起不到什么效果。
總的來說,在國家利益面前,很多事情并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印尼有印尼的難處,但這并不是他們損害中方利益的理由。中國以誠待人,也希望各方報以善良,否則必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