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紅樓夢》的主旨,其實是虛無主義!
讀《紅樓夢》時,總有人問:“這本書到底想說什么?”有人說它寫愛情悲劇,有人說它罵封建社會,還有人說它教人處世哲學。但若扒開那些詩詞歌賦、家長里短,你會發(fā)現(xiàn)曹雪芹最想戳破的,是一個血淋淋的真相:人生不過是一場虛無。
一、神話框架:從石頭到塵埃的荒誕循環(huán)
《紅樓夢》一開篇就玩了個大噱頭:女媧補天剩下塊石頭,因“無材補天”被丟在荒山野嶺,結(jié)果被神仙點化成通靈寶玉,跟著賈寶玉下凡走一遭。這哪是寫人?分明是說人的存在本身毫無意義。石頭本是補天的材料,補天失敗后淪為玩物,下凡經(jīng)歷愛恨情仇,最后又變回石頭——一切努力、情感、生死,不過是神仙的一場惡作劇。
再看“太虛幻境”里的判詞,金陵十二釵的命運早被寫得明明白白:黛玉淚盡而亡,寶釵守寡,王熙鳳機關(guān)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這些美人再怎么掙扎,結(jié)局都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曹雪芹用神話撕開現(xiàn)實的偽裝,告訴你:再輝煌的家族、再動人的愛情,最終都像煙花一樣,炸完只剩黑煙。
二、色空之辯:熱鬧背后全是空的
《紅樓夢》里反復念叨“色空”二字,但曹雪芹的“空”不是佛家的清心寡欲,而是看透一切后的絕望。賈府表面上鐘鳴鼎食,實際上內(nèi)里蛀空了:王熙鳳放高利貸、賈赦強搶民女、賈珍父子亂倫……這些“色相”越熱鬧,越顯得根基虛浮。
最典型的是賈寶玉。他出身富貴,卻厭惡功名利祿,整天和姑娘們混在一起。可姑娘們要么早逝(黛玉),要么被賣(晴雯),要么出家(妙玉)。他拼命追求的“情”,最后只剩一句“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連他最寶貝的通靈寶玉,最后也變成了一塊冷冰冰的石頭——所有熱烈的情感、鮮活的生命,最終都歸于虛無。
三、虛無主義:曹雪芹的“黑色幽默”
有人覺得《紅樓夢》消極,但曹雪芹的虛無主義藏著一把刀:他用最華麗的筆墨寫最荒誕的事,專戳封建社會的膿包。比如:
- 賈雨村(假語存):靠關(guān)系當官,升遷后立刻變臉,活脫脫一個“厚黑學大師”;
- 薛寶釵(停機德):被封建禮教包裝成“完美女性”,內(nèi)心卻冷得像塊冰;
- 劉姥姥:用粗俗笑話拆穿貴族的虛偽,最后靠賈府接濟度日,賈府倒臺后她卻成了幸存者。
這些角色像哈哈鏡,把社會的荒誕放大十倍。曹雪芹一邊寫他們的掙扎,一邊冷笑:“看!你們爭來搶去,最后不都成了笑話?”
四、虛無主義的“反面教材”
有趣的是,曹雪芹一邊喊著“萬境歸空”,一邊又讓人物在虛無中掙扎。比如:
- 林黛玉明知“金玉良緣”是坑,偏要和寶玉較勁,最后咳血而死;
- 晴雯被趕出賈府時還罵王夫人“沒良心”,寧可凍死也不低頭;
- 寶玉最終出家,看似看破紅塵,但若非家破人亡,他何嘗肯撒手?
這些反抗看似徒勞,卻讓虛無主義有了溫度。就像希臘神話里的西西弗斯,明知推石頭上山是徒勞,偏要一遍遍反抗——曹雪芹的虛無不是躺平,而是對荒誕命運的憤怒。
五、為什么說這是“中國版《局外人》”?
加繆筆下的默爾索對一切漠不關(guān)心,曹雪芹筆下的寶玉何嘗不是?他看妹妹們葬花覺得幼稚,聽丫鬟吵架覺得無聊,連親媽去世都哭不出來。這種“冷眼旁觀”不是無情,而是看透了:在注定的悲劇里,深情才是最傻的事。
但曹雪芹比加繆更狠。他不僅讓主角虛無,連救贖都不給。寶玉出家后呢?沒人知道他悟沒悟道,就像《局外人》結(jié)尾,默爾索在刑場上喊“我毫無遺憾”,然后一切歸于寂靜?!都t樓夢》的結(jié)局更絕:連出家人都成了“白茫茫大地”里的一?;?/strong>。
結(jié)語:虛無主義的“照妖鏡”
說到底,《紅樓夢》的虛無主義是一面照妖鏡:
- 對個人:別信什么“努力就有回報”,賈寶玉不努力反而成了“寶二爺”;
- 對社會:別吹什么“千年基業(yè)”,賈府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 對愛情:別賭什么“海誓山盟”,黛玉的眼淚最終喂了狼。
但曹雪芹的毒舌里藏著悲憫。他寫虛無,是為了讓人在虛無中活得更清醒——既然結(jié)局注定是空,不如在當下活得真實。就像書里那句:“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讀懂這句話的人,早看透了人生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