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有點不一般,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30天。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來了,中伏從20天縮成10天,熱得更集中。立秋8月7日卡在三伏中間,形成“秋包伏”的氣候格局。
民間老話“秋包伏,冷颼颼”,預示伏天后期可能涼得快。但眼下高溫還得防,熱得猛時別大意,防暑工作要做細。高溫高濕像蒸桑拿,人容易中暑、脾胃不適、心火盛。
飲食上多吃綠豆、薏米、冬瓜這些清熱解暑的食材。推薦煮桃膠消暑粥,桃膠泡發后和小米、綠豆一起煮,甜滋滋又敗火。還要多吃瘦肉、魚類、雞蛋補營養,出汗多別讓身子虛了。
作息也要調整好,早睡早起,中午瞇一會兒,解解乏。地里的莊稼也怕熱,高溫天得給它們“降降溫”。
玉米、大豆這些作物,早晚澆水別在大日頭下澆,免得傷根。
大棚種植的老鄉,棚頂可以蓋遮陽網,別讓作物被曬蔫了。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潮的土辦法挺實用,可接著用。不過咱也得結合科學,比如防暑物資提前備,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不能少。
我個人覺得,短伏天熱得急,更得提前把防暑物件備齊全。
南方悶熱濕氣大,家里要多通風,衣服勤換別捂著。北方干熱曬得狠,出門戴草帽、穿防曬衣,別讓皮膚被曬爆皮。
養殖場的鄉親注意,雞鴨鵝棚要通風,水槽里水別斷,免得牲畜中暑。雖然老話講“母伏涼颼颼”,但秋老虎反撲也得防,后期早晚添件衣。伏天時間短是難得,但高溫集中更得警惕,別掉以輕心。
地里的活計別貪多,中午熱時回家歇,別和日頭硬扛著。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更得留意,別讓他們在高溫下長時間待著。未來30天,咱既要用老辦法,也要學新招,踏實度伏天。
具體咋看云識天,咱下回細嘮,今兒先把眼前的防暑做好。
伏天短不怕,早備早防心不慌,日子過得穩當當。
關注咱網易號,后續更多伏天應對招,第一時間告訴你。
記住嘍,伏天防暑早行動,身子骨硬朗,莊稼也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