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多地將發高溫橙色預警,37℃以上天氣或持續一周。“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話說的就是眼下的天兒。高溫預警分三級,黃色35℃連三天,橙色24小時沖37℃,紅色直接飆40℃往上。
鄭州一中年女子前陣子中暑沒了,送醫時體溫42.5℃,醫生說這溫度器官都“煮”壞了。
有人覺得“熱死”是夸張,可2023年夏天全國700多人因高溫丟了命,熱射病致死率超一半。
熱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從熱疲勞、熱痙攣到它,每一步都像爬陡坡。
體溫過42℃最危險,蛋白質變性,器官功能說垮就垮,和煮雞蛋一個理兒。
老人最扛不住熱,汗腺退化不出汗,像鍋里沒水的電飯煲,溫度直往上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也懸,血管彈性差,天熱時反應慢半拍。
別以為待屋里就安全,頂樓沒空調的獨居老人,午睡時中暑昏迷的事兒不少見。喝酒、熬夜的更要注意,酒精抑制體溫調節,熬夜讓身體“罷工”更快。補水補水,別等渴了才喝,戶外干活每半小時喝150毫升,淡鹽水比甜飲料強。
穿衣服不是越露越好,淺色寬松的能擋陽光,帽子、傘護著頭更重要。11點到16點別瞎跑,非得出門就挑陰涼地兒走,別猛地沖冷水澡。中醫說“暑傷津”,出汗多了人虛,心靜自然涼不是空話,焦躁反而燒得更快。
熱射病來得急,前一秒做飯,后一秒就迷糊,等送醫可能晚了。家里有老人慢性病患者,得盯著喝水、出汗、精神頭,頭暈嘔吐趕緊降溫送醫院。有人說耐熱是天生的,真的嗎?
長期吹空調的人,身體調節能力反而變“懶”了。未來夏天可能更熱,防高溫不是口號,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關注我,明兒接著聊高溫天莊稼咋護、畜禽咋養的實用招兒。本文僅供參考,身體不舒服別硬扛,趕緊找醫生最保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