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案件文書等你來“找茬”
“這種‘揭短亮丑’的方式特別好!匿名化處理能讓大家拋開顧慮,真正聚焦文書質量本身。”近日,河南省尉氏縣檢察院檢察官高麗平在參加刑事案件文書糾錯活動時,仔細翻看展板上的文書好一會兒,向記者感慨道。
活動現場,在精心布置的場地內,數十份已被匿名化處理的刑事案件文書整齊排開。承辦檢察官姓名等信息被隱去,就等著干警們來“找茬”。
“先看案件事實,犯罪時間、地點這些關鍵要素是否和卷宗證據對得上,要是有事實認定不清的,可得記下來。”干警劉昊琪小聲念叨著,眼睛緊緊盯著文書內容。大家先是聚焦案件事實,仔細核查關鍵要素與證據是否印證,有沒有事實不清、證據矛盾的情況,發現疑點,立刻記錄。緊接著,大家將目光轉向法律適用,每條法律法規都結合案件反復斟酌,琢磨罪名定性準不準、量刑建議合不合理、有沒有條款引用錯誤。在邏輯表述審查上,更是逐句逐段“摳”,看句子銜接順不順、觀點闡述清不清、推理過程嚴不嚴。
整個過程中,干警們時而快速檢索知識找問題,時而圍在一起討論,各抒己見。“你看這處法律適用,我覺得可以引用那個司法解釋……”“這段表述邏輯有點繞,可以這么改……”針對法律適用爭議點,有人引經據典論證,對表述邏輯有質疑,就和同事探討如何優化。現場氣氛熱烈又緊張,大家都鉚足勁把控文書質量。
為了讓大家能真正瞄準問題共同提高,活動還設置了“糾錯達人”獎勵機制,發現問題能獲得法律書籍、文創用品。每當有新問題被揪出,現場就響起驚嘆與鼓勵聲,進一步激發大家精益求精的積極性。
“現場交流討論幫我發現好多日常忽視的細節,還從同事那兒學到了新的撰寫思路。”檢察官李亞萌笑著說。這場活動中,干警們提出了語法錯誤、格式疏漏等問題建議30余條,部分文書還引發大家對法律文書規范標準的深度探討。(劉立新 張友志 趙一帆)
(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