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帶著閨女去廣東親戚家過暑假,第一次見到真正的荔枝林。茂名這地兒,到處都是荔枝樹,街邊市場上擺著各種各樣的荔枝,親戚跟我說,那種叫“桂味”,那個叫“糯米糍”,名字多得讓人頭都大了。他們直接從樹上摘下來當飯后水果吃,完全不是我們鄭州冷庫里那些軟塌塌、沒味兒的妃子笑能比的。
老陳,是個地道的果農,那天帶我們進了果園。他挑果子特別專業,只選那顏色暗紅的荔枝摘。摸著果子,他搖頭說:“這種淡紅色的還得再掛三天,太早摘,甜味不夠。”我們挑西瓜都靠手拍聽聲音,人家挑荔枝得看那小龜裂片密不密,果尖是不是尖得夠標準。市場上的攤主更狠,旁邊隨時備著濕毛巾,見有人感興趣就拎起一顆掰開:“嘗嘗,不甜不要錢!”
市場里幾個角落堆滿了各式荔枝。這桂味小個的賣得最貴,甚至賣到五十塊一斤,而黑葉荔枝卻便宜得很,才五塊錢,被當地人買去泡酒。閨女嘗了糯米糍,說像年糕一樣硬,咬不動還吐了出來。一個賣荔枝的大姐教我選果子:“手捏軟一點,屁股圓滑的才是好貨。”聽得我腦袋都轉暈了。
凌晨三四點,果園里就能聽見裝車的聲音,卡車搬著新鮮摘下的荔枝往市場運。冷鏈車就在果園門口排隊驗貨,挑了好的直接運往北京、上海。老陳告訴我,今年他們家八成的桂味荔枝都是空運走的,留給本地人的好貨反而不多。他家那頭瓜,頭茬的都會留著先賣錢,裂了的才自己吃,聽著很像嶺南那邊果農的習慣。
茂名這邊,人們閑著沒事就拎著一袋荔枝串門,晚上吃海鮮,大排檔的尾巴必點冰鎮荔枝。晚上,全家就圍坐在大樹下剝荔枝,果汁滴到地上螞蟻都跟著來了。閨女還拿荔枝核做抓子兒玩,跟我們老家玩彈珠一個意思。親戚家后院有棵三層樓高的老槐樹,樹蔭下涼快又安靜,是聊天的絕佳地方。
我之前在鄭州吃的荔枝,總覺得水分多得怪怪的,現在才明白為啥。荔枝一旦從樹上摘下,鮮嫩的果肉就開始變,核小得像綠豆,三天不吃就開始蔫巴。再好的冷鏈運輸也沒辦法保住果子剛摘下時的鮮甜。河南的西瓜能存一兩周不壞,這荔枝講究的就是“當天摘當天吃”,別的沒轍。
這幾天光荔枝吃了沒少,桂味的甜中帶著一股桂花的香味,糯米糍軟糯又容易出汁,但汁水多了反倒讓人有點小麻煩,黑葉的果肉厚實,核卻挺大。超市里那些妃子笑根本不在一個檔次,連這里本地人都不怎么愛吃。親戚說最貴的“仙進奉”用作送禮特別有面子,不過果農自己都舍不得吃,都是留著賣錢。
傍晚市場要收攤的時候,攤主會把剩下的荔枝壓價賣。我買了兩筐帶回家,閨女卻說,再怎么好吃也會吃膩。親戚還給了包荔枝干,說那是曬干后的另一種風味。回河南那天正下大雨,冷鏈車還得在果園里搶著收貨,司機說,雨下前摘的果子還能多賣幾天錢。
這趟算是來現摘的荔枝甜味簡直比冷庫存的多十倍不止。這里的果農完全靠天吃飯,咱們北方沒人懂也正常。臨走時,親戚還送了我一箱沒完全熟透的荔枝,叮囑我:“回去放兩天自然熟,不要往冰箱里凍!”聽著就像老家人傳的經驗,簡單實用,沒毛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