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場車位標識更加清晰、
新增的左轉車道讓交通更加順暢
近日
北三環聯想橋橋下環境大變樣!
這樣的變化并非個例
如今,海淀多處橋下空間
正悄然“升級”
為市民帶來更便利、舒適的出行體驗
記者從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了解到,今年以來,海淀持續開展橋下空間整治提升工作,已完成全區58座城市道路及公路橋梁、5個軌道交通橋站區橋下空間整治提升工作,此次改造通過科學規劃、功能優化和精細治理,讓曾被忽視的“橋下灰空間”蛻變為暢通出行的“交通樞紐”、緩解停車的“資源寶庫”和市民身邊的“綠色客廳”。
聯想橋橋區
交通組織、停車服務全面升級
位于海淀區北三環西路的聯想橋橋區,西起中關村東路、東至四道口北街,全長約710米,橋面寬28米,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周邊輻射抖音廣場、大鐘寺商圈及居民小區。此前,原橋下空間主要用于公交、養護、環衛站點及長租社會停車,而隨著抖音企業入駐和四道口路等道路提級改造,橋下主要路口機動車行駛路線、人行過街設施與停車場出入口交織混亂,面臨較大的交通壓力。
為解決上述問題,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利用原環衛站點位置,在中關村東路、大鐘寺東路等4個擁堵路口,增設及調整掉頭車道、左轉車道,并封閉調整與人行步道沖突的車場出入口,有效地緩解了交通壓力。同時,將原有2個公交站點合二為一,結合騰退的養護站點和橋下用房空間,增設2個社會停車場,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記者在聯想橋橋下停車場看到,改造后的停車場標識標線清晰,人行通道流線采用綠色噴漆,更加引人注目,智慧停車設施也已安裝到位,預計7月下旬啟用停車場。此外,據了解,橋下空間改造項目著重完善橋下空間照明、監控系統及無障礙設施,還將試點推行新能源汽車移動充電服務,補齊管理和服務盲區,確保橋下空間安全便利。
據介紹,改造完成后,聯想橋下一共合并優化公交、養護、環衛站點2789平方米,調整4處掉頭左轉車道、增加7條左轉車道,調整2處停車場不合理出入口,增設了45個公共停車位,顯著優化了區域交通組織,為市民打造安全高效出行環境。
194處橋下空間整治完成
新增2090個車位
據介紹,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
今年已完成58座城市道路及公路橋系、
5個軌道交通橋站區橋下空間整治提升工作
涉及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
京藏高速、京新高速、聯絡線等
重要交通干線及
軌道十三號線、昌平線等交通樞紐
共計完成194處橋下空間整治提升點位
“我委根據轄區內橋下空間現狀,立足實際,對橋下空間逐一‘把脈’,統籌規劃管理,組織編制了《海淀區落實橋下空間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并配套出臺空間布局專項方案、精細化管理細則及全流程監督機制,高效統籌多部門資源,為高質量完成城市道路及公路橋梁的系統治理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道路設施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聯想橋
在整治提升中,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優化橋區交通組織,在聯想橋、航天城二橋等9座橋下空間,新增掉頭、左轉車道,拓寬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通道等14處,有效保障車輛通行更加順暢、行人過街更加安全。
作為橋下空間利用的常見模式,通過整合養護站點、騰退公交場站用房等方式挖潛公共停車資源。整治前全區橋下空間停車位6104個,調整后增至8194個,新增車位2090個,有效緩解了中關村、五道口等區域居民的停車難題。
▲明光橋
▲萬泉莊橋
“為結合現實需求,我們對橋下空間的環衛、養護及公交站點進行了集約化改造。”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道路設施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將10.6萬平方米環衛養護站點整合為3.4萬平方米,8.7萬平方米公交站點整合為7.6萬平方米,在減少空間占用的同時,通過標準化管理提升服務效率,為城市基礎設施保障“瘦身提質”。
此外,為了實現“見縫插綠、立體綠化”,提升橋下空間景觀品質,此次改造中還結合橋區周邊綠化,將不符合交通規范、難以設置過街設施的空間調整,營造綠色空間,塑造沿路風景線。綠化面積從1.2萬平方米增加至1.7萬平方米,使橋下空間與周邊環境相融合。
橋下空間整治提升是一項長期工作,未來,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將繼續鞏固現有成果,探索更多創新治理模式,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切實打造“花園橋區”,為市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記者:李祎喬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