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暑期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7月3日,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24級5班師生走進青島市博物館,開展“走進千年文脈,筑牢青春信仰”主題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與互動學習,學生們系統了解了青島地域文明發展史,在文物中讀懂了課本外的“中國故事”。
探秘國家一級館:城市文化的“百科全書”
青島市博物館始建于1965年,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24萬件文物,以“青島史話”基本陳列為核心,涵蓋陶瓷、書畫、青銅器等多元展區。其鎮館之寶——北魏石佛像與明萬歷《道藏》珍本,生動詮釋了青島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樞紐的厚重歷史。
參觀路線:從遠古文明到近代風云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沿“歷史軸線”展開探索:東夷文化啟程- 在史前展廳,龍山文化黑陶蛋殼杯讓學生驚嘆于4000年前的精湛工藝; 秦漢至明清穿越- 瑯琊臺刻石拓片、即墨古城沙盤,串聯起青島作為海防重鎮的演變歷程;近代歲月沉浸- 德占時期文獻與“五四運動”影像資料,引發學生對城市命運的思考;非遺互動體驗- 在民俗展廳,學生們通過拓印年畫感受膠東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講解中的“高光時刻”
“這件宋代鈞窯瓷盤曾沉睡在膠州灣海底,是海上貿易的見證。”講解員通過“文物盲盒”互動問答,引導學生觀察瓷器上的異域紋飾。在抗戰展區,一組學生自發對比地圖與實物,討論青島鐵路在戰爭中的戰略意義。
收獲與感悟:歷史照見未來
許多同學表示,最震撼的是近代史展廳的“青島回歸”文獻——1922年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原件讓課本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實現了從‘記住年代’到‘理解文明’的跨越,特別是航運主題展區,與地理課的‘港口城市’知識點形成了完美銜接。
正如《青島史話》展覽的結束語所表達的那樣,該展覽就像一座歷史之橋,引領觀眾穿越青島的昨天,體會她的今天,并且滿懷信心地展望她美好的未來!
撰稿:宋歌
攝影:2024級5班家長
編輯:姜鵬
審閱:徐英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