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年敲車窗事件,引發社會熱議。
7月2日,一輛K1373次列車在浙江義烏發生事故,旅客被迫滯留在車廂內長達三個小時,有黑衣青年取下應急備用錘把車窗給砸了,最后這個青年被“批評教育”。
這個事件之所以引發熱議,主要在于這個青年的勇敢獲得了眾人點贊,乃至于某種程度上這是個隱喻或象征,即在危難時刻要不要敢不敢挺身而出?
道理上,危難時刻當然要挺身而出;但現實中,挺身而出是要付出代價的,那敢不敢挺身而出?
如這個青年被“批評教育”了,這還是寬大處理,通報中說了“沒有到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
現實中其他挺身而出付出沉痛代價的案例就更多了,比如濤哥俺多次寫過的譚秦東()、南京胖哥的例子,包括濤哥俺自己也是如此(見文章)。
魯迅在《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也寫過,有個傻子把密不透風的屋子給開了窗戶,結果遭到其他奴才舉報。
魯迅在《吶喊》自序里也說,如果把鐵屋的人喚醒了,鐵屋中的人會更痛苦,那言外之意其實是被喚醒更痛苦的人可能會辱罵毆打把他們喚醒的人。
所以,挺身而出的人是要付沉痛代價的。如濤哥俺在新書《魯迅的朋友圈》中所寫,魯迅自己及其胡風、蕭軍、巴金等魯門弟子也都為此付出了沉痛代價。
所以,魯迅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魯迅還說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國脊梁。
所所以,如果我們不敢挺身而出,那至少應該為“眾人抱薪者”多些掌聲、鼓勵,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否則,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沉默,壞人就會越來越囂張,像譚秦東現在說他不想對外界發生的周遭再去評判或發表意見,像濤哥俺也越來越心灰意冷。
譚秦東曾說:“覺得人這輩子應該讓自己發出更多的光和熱,去溫暖別人的心,就像我以前在微博上有一句話叫作說,愿化作微弱的燭光,溫暖這個冰冷的世界。”
也許這個世界很冰冷,但我們也的確應該像譚秦東所言所做的那樣,“發出更多的光和熱,去溫暖別人的心”,像魯迅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如有網友所言:“現實中,整個社會就是這列火車。有人勇敢抗爭,有人微辭批評,有人悄悄告密,有人默不作聲等著坐享其成。如果都選擇隱忍,那和開往奧斯維辛的火車還有什么區別?電影里還有辛德勒從外噴水給車廂降溫,可現實的世界,哪有什么好心人從外面救贖?如果想獲得幸福,只能靠自己勇敢地揮起錘子。”
感謝大家對譚秦東、敲窗青年等“義士”及濤哥俺的支持,愿我們都能“化作微弱的燭光,溫暖這個冰冷的世界”!
濤哥俺近日出版新書《魯迅的朋友圈:魯迅與現代英俊》,全面系統深入地書寫了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重點探究了魯迅對其影響,歷時十年完成,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文史融合雅俗共賞,兼具可讀性、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眾多名家推薦,請大家多多指教支持:
最新熱文推薦:
觀文化萬象,聽時代濤聲
有思想、有態度、有品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