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辣媽
前段時間我遇到過一個特別典型的媽媽,姓李,大家都喊她“李姐”,人很仗義,做事也風風火火。可是,她對兒子學習這件事,堪稱“瘋魔式”執著。
李姐兒子每天放學第一件事,不是喝口水,不是放松放松,而是趕緊被媽媽押去檢查作業,逐題逐字過,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寫錯一個字,李姐當場炸毛,能說孩子半小時,搞得孩子哭得稀里嘩啦。李姐只信一個道理:成績就代表一切,考高分就是好孩子,考低分就是廢物。
結果呢?
孩子五年級的時候,為了怕被罵,開始偷偷抄同學作業,后來發展到考試時偷偷夾小抄,居然屢試不爽。直到有一次,他被老師當場抓包。李姐知道以后,居然第一句話是:“怎么被抓住了?”
你敢信?她根本不在乎孩子是不是作弊,她在乎的是成績單上那個冰冷的數字有沒有好看。
有朋友聽到這事評論說:“這樣的家長,真是害了孩子一輩子。”
還有人說:“孩子學會了撒謊、抄襲,家長的教育算是徹底失敗了。”
我完全認同。
其實,李姐根本沒意識到,她盯著成績的眼神,才是真正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深淵的那雙手。
別被分數蒙了眼,成績會騙人
很多家長活在一個假象里,覺得成績高就等于孩子優秀。可是成績,真的可信嗎?
成績,只不過是孩子在那一刻的表現。
他是不是當天狀態好?是不是題目正好復習過?是不是剛巧猜對了考點?這些都會影響成績。
最諷刺的是,有些孩子成績高得嚇人,背后卻是抄答案、提前拿到考題,甚至家長自己偷偷幫忙改作業。
成績,完全可能是個精心包裝過的“假象”。
如果我們家長只盯著這個假象,忽略了孩子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知識,有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有沒有認真對待學習這件事,最后培養出的,可能是一個會偽裝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會學習的人。
有個網友說得特別扎心:“我小學成績全班第一,初中就開始掉隊,因為我從來沒養成過學習的習慣,靠天賦混的,根本撐不過長期戰。”
看到沒?沒習慣,天賦也救不了你。
真正厲害的家長,都在悄悄幫孩子做好“這件事”
和李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表妹,她女兒彤彤剛上一年級。
你知道表妹怎么帶孩子嗎?
她幾乎不問成績,彤彤考多少分她都笑著接過試卷,重點關注錯在哪,怎么錯的,為什么錯。
彤彤剛開始也不理解:“媽媽,你不關心我考了幾分嗎?”
表妹笑著說:“媽媽關心你學會了沒有,不是你寫對了幾個。”
· 于是,彤彤從小就被鼓勵去預習,哪怕只是翻翻課本都可以;
·被引導每天睡前總結今天遇到的難題,哪怕只總結一句話都行。
·她學會了自己整理錯題,學會了時間管理,學會了堅持每天學習一點點,不求速成。
重點來了,彤彤三年級以后,成績穩步上升,根本不用家長盯,她自己會規劃好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復習,什么時候預習。
鄰居媽媽們羨慕壞了,紛紛問表妹:“你家孩子怎么這么自覺?”
表妹笑著說:“自覺不是天生的,是一步步習慣養成的結果。”
這,就是家長真正該做的。
小學階段,是種下“好習慣種子”的黃金期
孩子六到十二歲,是打地基的時候。
這時候,孩子就像一塊超好塑形的橡皮泥,你怎么捏,他就怎么成型。
如果家長這個時候把全部精力都用來盯分數,孩子就會被訓練成只會追分的人。
可是如果家長愿意花時間陪孩子預習、復習、整理錯題、做時間計劃、自己查資料,孩子就會一點點擁有自己掌控學習的能力。
這是一場時間的投資。
你想拔苗助長,盯死成績,可能短期見效,長遠崩盤。
你愿意耐心陪伴,培養習慣,可能開始成績一般,后面會飛。
有網友說:“小學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孩子持續成長,總會比同齡人走得更遠。”
這句話我深以為然。
辣媽語錄
其實,成績會過期,習慣保終身。
如果你只盯著一次成績,可能你會失去一個真心熱愛學習的孩子。
如果你愿意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陪孩子養成習慣,哪怕他現在成績不拔尖,未來也一定會自我生長,越走越遠。
成績,是短跑。
習慣,是馬拉松。
你說對嗎?你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