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又到一年枸杞紅。在第八屆枸杞產業博覽會召開前夕,素有“枸杞之鄉”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迎來八方客商。這片位于北緯37度黃金種植帶的沃土,得黃河水滋養,享晝夜溫差之利,孕育出中寧枸杞的獨特品質。如今中寧枸杞,正經歷從傳統種植到現代產業的華麗轉變。
新質生產力激活“紅果經濟”
走進中寧縣璽贊生態枸杞莊園,眼前呈現出一派現代化農業的壯觀景象:采用GPS規劃技術栽植的枸杞樹整齊劃一。不遠處,幾架設備高高矗立,它們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莊園病蟲害動態。“這片萬畝綠洲、紅果綴枝的生態畫卷,離不開科技的硬核支撐。”莊園部長王玉國介紹說,目前莊園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深度合作,構建起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充分保障果實品質。
璽贊生態枸杞莊園的實踐是中寧縣整個枸杞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縮影。據中寧縣縣長周永根介紹,中寧縣近年來聚力推進基地穩杞、龍頭保杞、科技興杞、質量立杞、品牌強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著力健全產業標準、綠色防控、質量檢驗、產品溯源“四大體系”。數據見證著產業的蓬勃活力:截至2024年底,中寧枸杞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126億元。其中:一產產值33億元;二產產值27億元;三產產值66億元。“中寧枸杞”品牌價值突破200億元,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優越的道地資源優勢一直以來都是中寧枸杞的核心競爭力。”周永根進一步闡釋,目前中寧縣已建成的“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和“國家良種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了枸杞14個種、4個變種、27個品種、2500余份枸杞種質材料,國內特異種質資源100%入庫,國外具有重要經濟性狀的種質資源60%入庫,是世界上收集枸杞種質資源種類最多、活體保存數量最大的基因庫和重要戰略資源儲備基地。
精深加工釋放枸杞多元價值
在枸杞產業博覽會召開前夕,中寧縣早已迎來八方客商。在采訪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彥華時,他剛剛結束一場與外地客商的會談。“今年根據市場趨勢,我們推出了枸杞黃芪飲品。”在朱彥華看來,大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用飲品帶動產品對枸杞種植端大有裨益,“那些達不到標準的小果子,通過精深加工就能變廢為寶,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這是增加枸杞附加值的最好途徑之一。”
近年來,中寧枸杞產業敏銳捕捉市場機遇,積極研發符合年輕人口味的精深加工產品。枸杞巧克力、枸杞飲料、枸杞面膜等產品層出不窮的背后是當地枸杞加工技藝的持續提升。“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科技化、高品質已成為行業共識。”全通枸杞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逢春與朱彥華表達出相似的觀點。公司自2015年開啟深加工轉型以來,已建成相對完備的研發體系,配備先進的實驗設施,以推進枸杞全要素利用項目。
為推動枸杞精深加工產業發展,中寧縣多措并舉支持企業增產線、擴產能,加快實施高端鎖鮮枸杞、生態紅茶、乳酸菌等重點項目,創新推出精深加工產品10大類120余種,加工轉化率達37.8%。
科研+國際化助力產業擴容
中寧縣枸杞全產業鏈的持續升級,離不開科研創新的強力支撐。據了解,中寧縣目前成立了中寧枸杞創新研究院,建立了專家人才庫和科研項目庫,聯結多位院士共同開展科研工作。中寧縣設立簽約實驗室17個,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企業技術創新中心6家。
作為當地唯一設有院士工作站的企業,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朋友圈”已拓展至20余所國內外高校。該公司副總經理胡江濤表示:“我們與科研團隊形成了‘雙向奔赴’的良性互動——企業為科研提供實踐場景,科研為產業破解發展難題。”
據周永根介紹,未來中寧縣將繼續加大院地合作力度,依托枸杞創新聯盟,重點解決枸杞產業在精深加工方面的技術瓶頸和關鍵問題,通過聯合攻關、協同創新,推動枸杞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中寧枸杞的國際化步伐也在加快。中寧枸杞及其深加工產品已遠銷美國、歐盟、東南亞、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更令人欣喜的是,國際市場對枸杞營養價值的認可度正持續攀升。“在歐美市場,枸杞早已被貼上‘超級食品’標簽,食用場景也愈發多元。”海外留學歸來的杞滋堂(寧夏)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方舟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他透露,今年公司已與北美、新加坡客戶達成多個枸杞成品訂單,“國際市場的潛力遠超想象,這種視野的拓展,也為中寧枸杞產業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王桀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