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會問:女人究竟要等到幾歲才能不再關心男人?你是五十歲的年紀,還是已經六十歲了?事實上,這一問題并沒有辦法簡單地用年齡去界定,關鍵在于—女性何時才會真正地為自己而生活?
青年時期的男人就是天空
年少時,多數女孩為了愛而心跳。當時男人是她們的全部。一個溫暖的微笑可以使她心情愉悅一整天,而一句真摯的承諾則能讓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他人。她能做得了飯、洗得了衣服、操得了家務、忍得住性子只為了家庭和睦。當時“想念”、依賴、崇拜、一切感情都在圍繞著他。她想只要他存在就無所畏懼。
人到中年以后,他就是岸了
但日子一長,人生就能把許多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天”有時刮風下雨乃至雷鳴閃電。孩子成長后擁有了屬于他的人生,而他為了這個家也奉獻了半輩子,但他發現男人已經成為人生最“風雨”的人。
女人開始懂了,“靠山山就倒下了,依靠大家就跑下去了”。與其期待男人為你的天空,倒不如你為他的天空撐著。她再也不因為男人冷言冷語而心煩意亂,再也不胡思亂想男人遲到。她初具生活圈,與友人共舞共游品茶,產生了愛好,學習書法,學習樂器,活靈活現。
這個階段的“不想”,不再是怨恨,而是一種清醒。她知道一個男人能否陪著你一起走,并不是看他付出的多少,而是看你同意與否。要是他趕不上你,女人們就只有一個人先離開了。
年老的時候,伙伴就是港灣
這是否意味著年老的女性已經不需要男性?也沒有,僅僅是需求的變化。
她再也不用依賴男人來供養自己了,也不用受別人的擺布了。她真想找個伙伴,找個可以陪著她聊聊家常看看落日的朋友。一個生病了就會滴水而不會埋怨自己小心情的男人。一個能夠理解她寂靜、贊賞她頭發花白的男人。
正如那句老話說的,“愿一個人的心與白”。在青春里,我們所向往的,只是一顆熱情的心靈;老去,我們期盼著相濡以沫,腳踏實地。
女人何時“不想”男人?
事實上正是當她發現自我、懂得生命的價值、再也不用向男人尋求存在感。所謂的“想不想”狀態,并不是由年齡決定的,而是一種內心的感受。
在這種狀態下,女人們并不淡漠冷酷,反而活得很徹底,很堅強。她選擇和男人在一起就錦上添花了;她選擇了獨來獨往,同樣可以活出詩意的美麗。
朋友你覺得呢?歡迎大家留言,談談自己的經歷與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