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關稅大限將至,越南率先向美國低頭,簽下“20%關稅換零關稅”的不平等協議。中方需提高警惕,當特朗普借越南圍堵中國產業鏈時,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場精心設計的貿易圍剿?
就在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高調宣布,美越達成貿易協議,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美越敲定最終貿易協議】
他用一種唾手可得的語氣描述了這一協議,聲稱這意味著越南將在貿易市場上做出史無前例的舉動,即“對美國敞開市場大門”。那么,這份協議到底意味著什么?它會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棋盤上投射出怎樣的影子?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協議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條款:越南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向華盛頓支付20%的關稅,而美國的商品則享有免稅進入越南市場的特權。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妥協,不僅削弱了越南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也為越南經濟未來的發展敲響了警鐘。這樣的安排,象征著越南已經在特朗普政府的高壓貿易政策下屈服。
【越南先對美國“跪了”】
而歷史告訴我們,一味妥協從來不是持久之道。美國在4月2日正式宣戰全球貿易伙伴,宣布啟動全面貿易戰。而就在不久后的4月9日,美國又突然暫停“對等關稅”的加征,這一轉變給各國提供了談判與妥協的機會。
毫無疑問,這種“先打后和”的策略是美國常用的外交武器,就為了迫使那些經濟小國低頭認輸。而在這場錯綜復雜的戰役中,越南就第一個跳出來“表忠心”,如今看來真是“跪得容易”。
為什么要說越南是在向美國臣服呢?因為協議的細節擺在那里——越南答應開放市場、接受美國商品零關稅,而自己卻要向美國交20%的“過路費”。
而且需要我們提高警惕的地方是,越南甚至還同意美國,對任何所謂“通過越南轉運的商品”加收高達40%的關稅。特朗普此舉無異于借越南之手,嘗試封堵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另一條路線。
【中國轉運商品將征40%關稅】
放眼全球,美越協議顯然是特朗普政府經濟大棋局中的關鍵一步。其用意不僅在于短期內獲取經濟利益,更可能是在全球供應鏈上設置一道道障礙,阻止中國及其他地區產品的自由流通。同時,美國也在通過這種零和博弈的方式,試圖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然而,中國商務部早已經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任何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的交易。盡管面對美國的高壓和威脅,中國也不會輕易退讓,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要知道一直以來,中越之間建立了深厚的產業互補關系,許多中國公司在越南投資設廠,以其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優惠的投資環境為基礎,成為進軍國際市場的跳板,同時也為越南帶來了發展機遇。
【中越之間建立了深厚的產業互補關系】
然而,如果越南真的在美國的施壓下,全盤接受并實施這些苛刻的關稅政策,這種合作關系可能面臨瓦解的危機。一些原本將越南視為生產和出口樞紐的中國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的戰略布局。
隨著利潤空間的縮減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企業可能會考慮把生產環節遷回國內,或者移向其他更友好的市場。這不僅會拖累中越之間的合作,還可能導致投資熱潮的降溫,干擾越南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
此外,在科技合作領域,越南也將錯失許多技術交流與創新的機遇,影響越南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轉型步伐。
越南本想“左右逢源”,現在卻可能落得“兩頭空”。而越南簽署的這個貿易協議,真的能為其帶來持久的安心和繁榮嗎?答案顯而易見。
【美國只會更加得寸進尺】
從長遠看,這種“不平等條約”只會讓越南經濟失血。20%的關稅就像套在脖子上的絞索,會慢慢勒死越南制造的競爭力。而那些依賴中國供應鏈的企業,要么支付40%的“買路錢”,要么關門大吉。無論哪種選擇,都是死路一條。
更不用說特朗普以善變著稱,只要他所需的經濟利益沒有達到預期,隨時都可能祭出下一輪貿易大棒。寄希望于美國的仁慈,無疑是天方夜譚。一旦美方再提新要求,越南究竟是繼續一再退讓,還是敢于反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歷史告訴我們,對霸凌者妥協,只會換來更狠的霸凌。今天要關稅優惠,明天可能就要開放金融、出讓主權。到時候,越南還有多少“血肉”可以喂這只饑餓的老虎?
實際上,越南完全有其他選擇。與其跪著求生,不如站著發展。中國-東盟自貿區、“一帶一路”合作,哪個不是互利共贏的好平臺?非要給美國當“經濟殖民地”,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