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曼徹斯特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科研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分子磁體,可在約 100 開爾文(-173℃)的低溫環境下存儲數據,突破此前 80 開爾文的紀錄,為微型高密度存儲設備奠定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 6 月 25 日發表于《自然》正刊(IT之家附 DOI:10.1038/s41586-025-09138-0)。
論文首席作者之一、ANU 化學研究院尼古拉斯?錢爾頓(Nicholas Chilton)教授表示:“若技術完善,這種分子能在極小空間存儲海量信息,每平方厘米存儲量可達 3TB—— 相當于將 4 萬張《月之暗面》音樂 CD 或 50 萬條 TikTok 視頻壓縮至郵票大小的硬盤中。”
共同首席作者、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大衛?米爾斯(David Mills)指出:“雖然距離家用冰箱或室溫應用尚有距離,但 100K 的存儲溫度在谷歌等大型數據中心具有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型磁體材料所需溫度(100K)已顯著高于液氮溫度(77K),對于數據中心存儲應用來說并非不可能。
錢爾頓教授表示:“該分子將成為設計更高溫分子磁體的藍圖。自《月之暗面》專輯發布逾 50 年來,技術已實現跨越式發展,未來半個世紀的技術演進令人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