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琉
當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步入深水區,核心人才的流向往往預示著技術路線與市場格局的微妙變化。吉利集團近期打出的這張“王牌”——前華為車BU總裁王軍加盟其控股的重慶千里科技,其戰略意義遠超一次普通的高管變動,或將深度攪動智能駕駛下半場的戰局。
6月20日晚間,重慶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車BU)總裁王軍正式加盟,出任公司聯席總裁,全面負責科技業務板塊。這位曾主導華為車BU從零起步、被譽為“華為智駕靈魂人物”的技術大將,如今以千里科技聯席總裁的身份加入吉利陣營,引發業內震動。看似是一場高層調整,實則代表著智能駕駛行業格局的一次重塑。
1
“黃金三角” 重塑智駕想象空間
從國家級研究所工程師,到華為3G/4G技術負責人,再到參與創建華為車BU,王軍的履歷堪稱中國智能汽車發展的縮影。“王軍貫穿通信技術、智能汽車的復合背景,與千里科技‘AI+車’的戰略高度契合”,有行業人士如此評價。
王軍出生于1973年9月,在華為歷任多個職務。作為華為車BU的首任總裁,王軍在智能汽車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行業影響力。他于2019年參與創建華為車BU,主導了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研發與落地,推動華為與北汽、長安、廣汽等車企的深度合作,是華為智能汽車業務從0到1的核心推動者。
資料顯示,在華為體系中,王軍曾經是汽車業務話語權僅次于余承東的高管。2019年5月,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車)BU,王軍系首任總裁;2021年,余承東被任命為車BU CEO,王軍轉任COO,兼任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
再后來,華為汽車業務發展為智選車(華為鴻蒙智行前身)、HUAWEI INSIDE以及零部件供應商模式三線并行。其中,HUAWEI INSIDE相關業務由王軍負責。
對于吉利來說,王軍的加入不僅直接令行業對其千里浩瀚智駕系統的相關業務信心大增,將IPD、IPMS等華為特色方法論更有效地引入和落實,對吉利的意義也十分重大。
此次加盟千里科技后,王軍將全面負責公司科技業務板塊,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其30年通信技術與智能汽車的復合背景,與千里科技“AI+車”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
事實上,千里科技自己的前世今生,正凸顯了近年來吉利的布局能力,以及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它的前身力帆科技,曾是瀕臨破產的傳統車企。2020年吉利通過滿江紅基金入主,2024年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出任董事長,2025年2月正式更名千里科技,標志著這家企業完成從“車輪”到“智能”的基因重組,也讓這家公司成為吉利智能化布局的“平臺”公司。
今年3月,千里科技與吉利、邁馳智行、路特斯等企業共同投資設立重慶千里智駕有限公司,推出“千里浩瀚”智駕系統,計劃2025年下半年在吉利銀河系列車型量產落地。
在王軍加盟之前,千里科技已集結了兩位核心人物。
其一是印奇,清華“天才班”出身、“福布斯青年領袖”、AI四小龍創始人,操盤算法與大模型團隊,攻克自動駕駛的“世界模型”難題。其二是陳奇,曾任華為智駕硬件負責人,為千里打造了以“雙芯”架構為核心的硬件體系,在算力和能效比上均處于行業前列。
王軍的加入,像是這場技術布局的臨門一腳。其加盟將進一步強化科技業務的研發與落地能力。據業內分析,其在技術路線規劃、生態合作整合等方面的經驗,將加速千里科技智能駕駛產品迭代和市場拓展,為“AI+車”戰略提供強力支撐。三人形成的“黃金三角”,將全面推動吉利智駕生態構建“算法+硬件+生態”的閉環,加速吉利“AI+車”戰略全面落地。
從資本市場來看,王軍加盟的消息也獲得了投資者的積極反饋。公告后的兩個交易日,千里科技股價合計大漲7.12%。數據顯示,千里科技2024年市值從160億元增長至400億元,漲幅達150%。摩根士丹利連夜發布研報,稱其 “實現AI公司與OEM的閉環打通”,以資金投票印證了市場對其技術潛力的認可。
2
博弈加劇 智駕夢之隊見雛形
當然,不可置否的是,“黃金三角” 重塑智駕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將帶來內部團隊的博弈加劇。看似分工明確的架構,實則內部暗流涌動,在數據歸屬、模型標準以及產品發布節奏等關鍵環節可能存在顯著分歧,進而可能會加劇內部團隊間的博弈。
此次人事變動,表面是高管流動,實則是中國智能駕駛產業格局加速演變的鮮明信號。頂尖技術人才從科技巨頭向頭部車企(或其科技子公司)流動的趨勢如今日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華為系的員工,已經成為吉利非常看重的一塊人才資源。
陳奇,原先為華為自動駕駛研發部部長,現在是吉利自動駕駛副總裁,負責智能駕駛技術研發。
姜軍,原先華為車BU自動駕駛首席運營官(分管高精地圖、自動駕駛云),現在擔任極氪智能座艙研發負責人。
王軍此次加入后,千里科技則以“車企+AI企業+政府資本”三位一體(吉利、重慶基金、曠視系技術)形成生態聯盟。
王軍的履歷橫跨通信、芯片、整車和平臺架構,既懂底層技術,也熟悉車企節奏。他的到來,為吉利補上了智能駕駛能力體系中的關鍵一環。某種意義上,吉利的“智駕三角”已經成型。算法有印奇,硬件靠陳奇,全局布局由王軍執掌。所以外界最期待的是,王軍的到來不是簡單的團隊堆疊抑或內卷,而是逐步可形成可類比華為ADS的自研鏈路閉環。
3
血海之戰:智駕已成車企未來存亡關鍵
縱觀整個智能駕駛行業,2025年開局,車企就從卷價格轉為卷智能,一場關于汽車智能化的激戰已然打響,甚至有人將今年稱為中國汽車智能化元年。
年初,DeepSeek憑借其高效算法和開源特性一夜爆紅,打破了科技巨頭用算力構建起的高墻,讓AI平民化成為現實。嗅覺敏銳的車企們聞風而動,紛紛宣布DeepSeek上車,并發布了各自的智能化戰略。
具體到個例不難看出端倪:
特斯拉FSD憑借其獨特的純視覺方案和端到端大模型,在全球擁有數百萬車主的數據積累,形成了強大的“數據飛輪效應”——即用戶數據越多,算法迭代越快,用戶體驗越好,進而吸引更多用戶,使其在算法成熟度上遙遙領先;華為ADS則依靠從自研芯片到操作系統,再到算法,實現了高效的快速迭代和場景落地,尤其在精確導航的前提下于城市復雜路況表現堪用;而小鵬(XPEV/09868)XNGP則憑借其在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領域的大規模普及和用戶口碑,在特定場景下形成了先發優勢。
無疑,當前智能駕駛行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競速之中,雖然內容各異,但目標一致——瞄準智駕。人工智能技術有望引領汽車行業新一輪變革,推動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挑戰,車企需不斷創新并加強合作,才可以從容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確定性,在新的發展領域形成自己的AI競爭力。
在大模型和智能駕駛加速融合的時間窗口里,中國Tier 1正經歷從“方案提供者”到“系統能力平臺”的躍遷,千里科技正處于這個賽道的門口。
在目前傳統汽車產業紛紛向華為等頭部智能化供應商交出靈魂的今天,只有吉利等少數企業還在堅持智能化路線的靈魂。
早在2018年5月30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十年二十人》節目中便曾發表見解指出:“特斯拉本質是要構建線上技術,不像中國企業花幾億找個工程公司就搞幾輛電動汽車,這沒用。”他明確指出,特斯拉的核心目標并非傳統汽車制造,而是致力于打造一個基于軟件和數據的生態系統,汽車在其戰略中只是技術落地的載體。李書福后續也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類似觀點,強調汽車產業的未來在于智能化和軟件定義。
值得關注的是,吉利集團旗下星睿智算中心擁有23.5EFLOPS算力,位居中國車企榜首,全球僅次于特斯拉。千里科技與吉利的協同效應,將在智能駕駛數據閉環、算法迭代等方面形成獨特優勢。
王軍加盟千里科技,是吉利在智能駕駛領域投下的一枚關鍵棋子。對于吉利而言,千里科技或許不僅是一張智能化牌,更是一種組織方式的前瞻試驗。因而王軍的加入,不是一場單點補強,而是一次組織結構的“關鍵拼圖”。
這不僅顯著增強了吉利系的技術領導力與體系化能力,更可能引發產業鏈的連鎖反應,加速頭部玩家對核心人才和技術的爭奪。與此同時,這場圍繞“汽車靈魂”的終極戰役,因這位“靈魂人物”的轉會而增添了更多變數,中國智能駕駛的版圖或將因此迎來新一輪的重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