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完成城市更新的泰山人民坊正式試運行,多元服務功能正逐步向周邊居民開放。
作為普陀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圖”的老城區更新項目,這里正上演著令人驚嘆的煥新蝶變,“家門口的幸福”在這里有了具象化的表達。
本次更新,泰山人民坊共打造了雅致的戶外休閑空間,社區共享會客廳,增加機動車潮汐停車位和非機動車停車位,還在煥新中打造了黨群服務站、紅色議事廳、社區圖書館、多功能活動區等群眾期盼的功能陣地。
泰山片區從1978年啟動建設到1989年基本建成,先后經歷四期建設,全部為售后公房。區域內含泰山一村、泰山二村、泰山三村共3個居委會,共3534戶、近1萬常住人口。由于建設年代較早,城市配套設施陳舊老化,加上人口密度大、老齡化程度高,既有的公共服務空間和設施已日趨不能滿足周邊居民群眾的生活、互動等的需求。
“泰山人民坊”城市更新項目巧妙利用泰山片區天然的“人”字形道路骨架,將其轉化為空間敘事的核心脈絡,延伸出“共怡、共商、共享、共治”四大主題空間,并將“共議、共建、共筑、共融”的理念貫穿于更新全流程,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城區環境。
全域融合,助力“幸福圈”提質增能
建設期間,項目遵循“全域融合”的建設理念,優化網格共治機制,建立“需求清單”與“資源清單”匹配機制,精準對接養老助餐、兒童托管等民生服務15項,聯動8家區域化黨建單位、23個社區單位,形成“紅色物業治聯體”。
在物理空間上,項目通過打破圍墻,優化社區內部動線,提升居民通行效率,讓更多服務資源觸手可及,讓“15分鐘生活圈”更貼近民心。通過盤活閑置車棚、弄堂轉角等小微空間,改造為共享花園、便民驛站;打造逾8000平米的戶外休閑空間及一座社區共享會客廳。
同時,利用騰退圍墻空間打造380米林蔭長廊,嵌入健身器材、共享種植園等8個功能模塊;新增入口處,增加資源地圖導視,形成文化記憶錨點;設立4處“時光任意門”,展示新老照片對比圖和集市風貌;打造人人巴士,定制巴士公約,由居民票選出TOP5暖心店鋪并進行展示。
面對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泰山一至三村形成的“人”字形空間壁壘,通過“破墻+分流”雙策略重構社區毛細血管,精準打開3處關鍵圍墻,增設3處小區次入口,串聯泰山人民坊、社區食堂等核心設施,實現從封閉單元到開放街區的轉型,居民進出通行更便捷,居民步行至社區服務中心時間從平均10分鐘縮短至3-5分鐘。公共區域內實現人車分流,劃分慢行區及騎行區,最大化避免了老人及兒童的外出安全隱患。
新舊交融,書寫“幸福圈”文化內涵
“泰山人民坊”更新項目整體設計傳承舊時記憶,將片區文化融入片區設計的方方面面,助力重拾社區人文情懷。
在設計上,采用傳統“三順一丁”砌法打造紅磚立面,還原上海紅磚山墻肌理,局部嵌入老式花磚紋樣;在窗戶、圍墻上使用海棠磚、仿石磚等海派符號共46處,在現代化改造中堅守“海派基因喚醒計劃”,體現上海獨特美學風格。4處“社區任意門”以呈現改造前后場景對比,設計“人民坊資源地圖”,打造參與式導覽。在空間中展出京劇、菊展、瓷刻等宜川非遺作品,讓宜川非遺可見、可感、可親近,喚起共鳴與歸屬。項目打造記憶工坊,展示普陀區、宜川路街道、泰山人民坊三個層級的典型老物件;舉辦舊物改造工作坊,將廢棄縫紉機、抽瓷杯轉化為公共藝術裝置。
同時,在“人”字形交叉點,新建一處以“共怡”為主題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建筑,即泰山人民坊。
建筑的一樓設置社區達人區、綜合功能區、為老服務區等,為周邊小區的生活展示、信息公開、居民社交、書畫分享、志愿服務、愛心理發、健康診療等提供場地和服務;二樓設置鄰里書房區、多功能活動區、親子互動區、景觀露臺區等,為社區團體活動、會議、閱讀、休閑、弈棋、學生自習、親子觀影等提供全齡友好社區氛圍。
商居共融,激發“幸福圈”商業活力
以“共商”為主題,更新后的泰山人民坊人氣、時尚、煙火氣的氛圍濃郁。
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升級改造了泰山集市,對于集市入口處的店鋪注重打造社交互動的開放空間,提供舒適的社交型商業空間;入口景墻處通過展示趣味口號、商戶廣告等提升街區活力;集市內注重打造“人間煙火氣”,設置有永昌食街、小型雜貨鋪,以實現商居共融、鄰里和諧。另一方面,在靠近新建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建筑處,設立“人人集市”,限時為商戶提供外擺空間,增加商業活力;設立“人人廣場”,為周邊居民提供集中的戶外休閑活動空間。
集市空間煥新后,保留原市場骨架并優化動線,劃分餐飲區、零售區、服務區;業態融合,引入89家商戶。
功能增值,社區食堂提供增設長者餐桌,提供階梯折扣(60歲以上享8折),同步設置養老助餐;服務創新,公商戶為獨居老人提供免費送貨、送餐(覆蓋230戶)、代配藥等“微公益”服務;活動激活,與永昌集市運營方共同合作,舉辦“弄堂美食節”商戶技能大比拼”“社區微營造”“親子跳蚤市場”“社區寵物秀”等活動,全年預計可開展400余場次。
集市注重打造“商居利益共同體”,居民每月對商戶進行“誠信星評”,連續3次五星商戶可獲租金減免、高曝光度人人巴士運營機會。促進社區共創,聯合運營方、商戶與居民共同設計“泰山人民坊”IP及各類文創產品, 以市場化運作模式進一步推廣。
生態環保,點亮“幸福圈”宜居底色
結合項目設計,實現整體綠化提升,共建綠色家園,打造宜居社區風貌。
實現生態優化。開展科學疏剪,對71處影響日照及街景美觀的喬木、灌木進行定向修剪與移栽;進行群落重組,保留香樟,引入玉蘭、雞爪槭、鴿掌楸等鄉土樹種,與原有植被形成錯落立體綠化帶。
實現空間煥新綠量擴容與功能疊加,通過拆除違建、騰退邊角地,新增口袋花園6處、垂直綠墻180m2,整體綠化面積提升20%;在綠地中嵌入慢行步道、林下棋桌、兒童自然觀察點6處,空間利用率提升35%,實現全齡友好。
體現文化符號。采用上海市市花白玉蘭,將其造型抽象為幾何圖案,打造鏤空景墻, 夜間配合投影形成“花影隨光動”的沉浸式場景;在小區入口、人人花園等焦點位置種植白玉蘭或白玉蘭圖案,形成“春綻玉蘭、秋賞紅葉"的季相景觀。
在科普互動方面,則通過設置掃碼銘牌,展示花草植物、昆蟲動物等自然元素的生長周期及自然習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