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2025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號召,6月30日,洛陽師范學院翔梧班“青·航”實踐隊深入洛陽市洛寧縣底張鄉開展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翔梧小學為主陣地,聚焦鄉村支教、社會調研、紅色尋訪三大核心任務,將高校智力資源與鄉土實踐深度融合,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傳承紅色基因,踐行青春擔當。
特色課程點亮鄉村課堂,紅色基因浸潤童心
在翔梧小學的支教課堂上,實踐隊精心構建“紅色文化+素質拓展”雙維度課程體系,讓紅色教育可感可觸。低年級課堂中,《風車映紅心》手工課將革命故事融入折紙藝術,帶領學生用彩紙折出象征希望的風車,學習李翔梧烈士投身革命、對黨忠誠的紅色精神;高年級則聚焦“非遺傳承+紅色研學”,“百褶生香”課程帶領學生制作傳統褶紙,融入紅色歷史場景拼貼;中華武術課以“少年強則國強”為內核,在一招一式中培養學生的堅韌品格。課程設計既注重審美培養,更將翔梧精神分解為可感知的教學模塊,如書法課融入烈士家書、紅色詩詞臨摹,安全教育課結合革命時期戰地防火救護知識,在學習實踐中體悟果敢守護的擔當精神,實現“一課雙育”,有效提升了孩子們的綜合素養與紅色認同。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孩子們展示課堂作品。史欣然 供圖
深耕鄉村調研沃土,解碼紅色資源振興密碼
實踐隊以“傳承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展開社會調研,深入走訪中高村百余戶村民。問卷設計涵蓋紅色資源開發效能、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生態產業發展路徑三大維度,重點探究李翔梧故居等紅色資源對鄉村發展的帶動作用。調研發現,當地紅色資源開發存在形式相對單一、專業人才支撐不足等問題。隊員們在走訪中被村民質樸的期望深深觸動:“當看到村民在問卷未來期望欄寫下‘盼孩子懂翔梧’時,我們懂得了調研不僅是收集數據,更是在丈量青年與鄉土的心靈距離?!?從問卷設計到田野深耕,隊員們以翔梧精神為依托,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成果的實效案例,用青年智慧解碼紅色資源激活鄉村振興的發展密碼。當青年智慧與鄉村需求同頻共振,紅色基因便在振興實踐中煥發時代光芒。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底張鄉進行社會調研。張文希 供圖
尋訪紅色地標強信念,青春接力傳承革命薪火
實踐隊走進李翔梧紅色教育基地,在烈士故居前舉行“重溫入團誓詞”儀式;“愿以吾輩之青春,護這盛世之中華”,朗誦《翔梧青年》時,隊員們手捧泛黃的詩文抄本,聲音里凝結著對先烈的追思;依托底張鄉“紅色走廊”文化墻,隊員們創新開展“行走的黨史課”,用動畫生動解讀革命故事;開展紅色知識宣講,聚焦紅色理論精神,近百名學生積極參與,營造 "紅色育人、教育興村" 濃厚氛圍。這些實踐活動不僅構建起青年與歷史的對話橋梁,更以紅色文化為精神紐帶,推動青年學子在沉浸式學習中感悟黨的光輝歷史,在躬身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通過將李翔梧精神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把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實際動能,不僅激活了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更培育了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力量。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李翔梧紅色教育基地宣誓。陳驪安 供圖
此次實踐中,隊員們以課堂為筆、調研為墨、紅色地標為卷,在鄉村熱土上奮力書寫青春答卷?!爱敽⒆觽冋故居鸣Z卵石繪制的紅色物品,聽到村民對研學基地的期待,我們真切體悟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千鈞分量。”隊員們實踐日志中的感悟,道出了共同心聲。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未來,實踐隊將持續跟進調研成果轉化,把紅色教育融入鄉村教育體系,以紅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發展,讓翔梧精神化作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讓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通訊員 楊佳樂 史欣然 馬樂 李旭楓)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翔梧小學學生合影留念。史欣然 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