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0后和90后的長大成人,很多家庭看到獨生子女的不足之處。
例如養老問題、孤獨寂寞問題,都成為獨生子女難以解決的難題。
因此,在生育政策放開以后,很多家庭選擇生二胎或者三胎。
而這兩種家庭會在未來遇到不同的問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01 獨生子女的煩惱
80后、9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因此常常感到孤獨寂寞。
小時候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寫作業,一個人自娛自樂。
沒有兄弟姐妹,他們習慣把心事藏在心里。
長大后,父母的衰老、家庭的重擔,沒有兄弟姐妹,他們只有自己扛起來所有。
同事小田是家里的獨子,父母從小很寵愛他。
他們總是把最好吃的留給他,甚至上初中的時候媽媽經常背著他走。
小田習慣了被人捧在手心的感覺。
大學畢業以后,踏入社會,小田才知道競爭有多激烈,工作壓力大。
好不容易小田適應了工作節奏,父母這邊又出了問題。父親心臟病,母親類風濕性關節炎。
父母不再是為小田遮風擋雨的人,而是需要小田照顧的病人。
一次父親突發心梗,小田手忙腳亂地把父親送到醫院,看著一張張病危通知書,小田滿眼含淚。
這時候的小田多希望有兄弟姐妹幫助他,哪怕站在身旁給自己壯膽也行。
可冰冷的事實告訴小田,只能獨自面對這一切。
給父母養老是獨生子女面臨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不僅經濟壓力巨大,精神壓力更讓人難以承受。
曾經獨享父母的愛,如今也終將扛下所有的難。
02 多胎子女的煩惱
多子女的家庭也有很多問題,是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的。
不管多么公正的父母,都會有自己的喜好,會不由自主地偏袒某個孩子。
兄弟姐妹之間也會有各種矛盾,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朋友小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許是因為女孩,從小不受重視。
好吃的總是哥哥搶著吃了,漂亮衣服都屬于姐姐,她總是撿哥哥吃剩下的食物,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
在這樣被忽視的環境下長大,小梅變得敏感而自卑。
這樣的性格導致小梅學習不太好,長大以后工作也不順利。
哥哥姐姐非但沒有幫助過她,還時常嘲笑她。
父母把大部分家產給了哥哥,而姐姐也通過賣慘又拿走了一部分家產,到了小梅手里已經沒有什么錢了。
父母生病住院,兄弟姐妹平分,小梅也一分錢沒少拿。
小梅常常想,手足親情有時候反而成為負擔。
多胎子女雖然童年不再孤單,給父母養老有幫手。但卻有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
父母偏心的傷痛,經濟的紛爭,也許是有些孩子一生難以治愈的傷痛。
03 孩子的差距
獨生子女和多胎家庭的孩子差距表現在方方面面。
獨生子女更自信,但有時候獨斷專行。
多胎家庭的孩子做事知道謙讓,有團隊協作意識,但有時候優柔寡斷。
就像前面說的小田,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也讓他更堅韌、更自信。
因此,在工作中小田也敢于承擔責任,面對困難總能迎難而上,成為同事中的核心人物。
小田最大的不足,就是有時候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固執己見,讓人難以接受。
相對于小田來說小梅在工作中,畏手畏腳,自己沒有什么主見。
但小梅性格溫和,與人為善,同事們都喜歡和她合作。
小田和小梅是獨生子女和多胎家庭孩子的縮影,他們各有各的特點。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也就造就了他們性格的不同,行為模式的差距。
獨生子女和多胎家庭的孩子隨著年齡增大,各方面的差距也會逐漸拉大。
無論是獨生子女的果斷,還是多胎家庭孩子的包容,通過揚長避短,才能在適合自己的舞臺上閃光。
獨生子女和多胎家庭的孩子由于原生家庭的影響,往往會存在差距。
正如老話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潛力,都有自己的價值,都能找到自己在社會上應有的位置。
獨生也好,多胎也罷,成長的路徑不同,也會鑄就獨一無二的自己。
作者簡介:微涼如夢,喜歡文學,希望用文字來表達詩和遠方
平臺簡介:
顧一宸,青年作家,專注于情感治愈和勵志分享,寫暖床故事,潑酸辣雞湯。
著有《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為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寫作變現:新媒體爆款高效進階》等書。
關于文章講到的觀點,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