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小暑,田里的玉米正拔節,灶上的羊肉湯要煨起來了。南方多地已冒35℃,北方也上30℃,悶熱得像扣了口大鍋。老輩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年這熱乎勁來得早。
地里的稻子抽穗,棉花結鈴,正是喝飽水長個子的時候。
可高溫一烤,田壟邊的草蔫得快,蟲子倒活泛起來了。去年小暑后,華北玉米螟蟲害面積超80萬畝,今年得盯緊。
村里老張頭說:“熱歸熱,田里的活可不能松勁。”除了農忙,家里的飯食也得調調——養陽護著點,伏天才扛得住。頭樣得吃鹵水煮毛豆,綠瑩瑩的,剝著吃順氣又清爽。
二樣是紅棗五紅豆漿,紅小豆、花生、紅棗擱一塊兒打,甜絲絲的。
三樣得煨白蘿卜羊肉湯,羊肉性溫,配著蘿卜不燥,喝一碗渾身暖。四樣是大蒜黃鱔煲,黃鱔鉆泥里長的,補得很,蒜瓣一燜香得很。前兒去集上,王嬸子買了五斤黃鱔,說“小暑吃這個,伏天不乏力”。
可有人犯嘀咕:天這么熱,吃羊肉不怕上火?老中醫說,小暑陽氣外浮,體內反虛,適當吃點溫性的,是“以熱引熱”。
就像曬書似的,把體內的寒濕氣逼出來,伏天反而沒那么難受。村東頭李奶奶九十多,年年小暑喝羊肉湯,現在還能下地摘菜。不過體質偏熱的人,得少放點羊肉,多擱點蘿卜平衡著。
除了吃,地里的活也有講究——雷陣雨多,得提前挖好排水溝。
前兒下了場急雨,村南的玉米地積了水,苗都黃了一片。農技站說,小暑后三天兩頭有強對流,防雹網該支棱起來了。
曬場的麥子得勤翻,濕度大容易發霉,去年張叔家就虧了半袋。說到曬,老輩人還有“曬伏”的講究——書、被子、老物件都搬出來見見太陽。
我家那本舊相冊,每年小暑曬一曬,照片到現在都沒褪色。
現在年輕人嫌麻煩,可老理兒里藏著智慧,防霉防潮確實管用。
您家小暑有啥老講究?是吃羊肉還是曬東西?
評論區嘮嘮。農忙累,嘴頭可別虧著,順應天時吃對了,干活才有勁。最后提個醒:體質不同,飲食調整得問大夫,別照搬老法子。
后天小暑,您家灶上準備煮啥?我先去市場挑把嫩毛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