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現代化養蠶工廠的工人把共育好的小蠶分發給農戶(資料照片)。
7月8日,筆者走進石泉縣饒峰鎮富硒蛋雞養殖場,只見智能化養殖系統實時監測并精準調控著養殖環境。在這里,雞住上了“空調房”、吃上了“營養餐”,雞蛋“坐”上了傳輸帶,實現了“料不見日、舍不見人、糞不落地”的智能化蛋雞養殖模式,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我們根據蛋雞的生長階段,通過智能化養殖系統調節光照、溫度、濕度等多項環境指標,促進蛋雞健康生長。目前,養殖場共有蛋雞5萬余羽,日產雞蛋2500公斤,每天只需要4名工人就能完成飼養工作。”饒峰鎮富硒蛋雞養殖場負責人劉寬明介紹。
眼下,池河鎮明星村現代化養蠶工廠在進行夏季第一批小蠶共育。“再過幾天,這批蠶將分發到蠶農家中飼養。我們將小蠶共育交給技術精湛、設備先進的專業主體來做,確保了蠶在更為優良的環境下飼育。這有效提升了蠶繭品質、增加了農戶收益。”石泉縣蠶桑發展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宋世兵說。
去年秋季,池河鎮引入智慧蠶桑技術服務體系和智慧共育環境物聯網IOT平臺,運用變頻石墨烯地暖升溫、超聲波霧化加濕等技術,對小蠶共育環境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小蠶共育智慧化、大蠶飼養省力化、上蔟營繭自動化、蠶繭收購電子化、生產設備現代化、蠶輔服務數字化。
池河鎮人大主席吳曉介紹,全鎮已建立蠶桑產業轉型升級試驗中心及9個小蠶共育室和1個蠶繭收烘中心,小蠶共育、技術服務、智慧管理實現全覆蓋,蠶桑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近年來,石泉縣向“新”出發,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融入農業生產,積極推廣應用智能化設備,大力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化水平,不斷推動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和現代化方向轉變。
截至目前,石泉縣在16個規模化養豬場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在7個規模化養雞場推行自動給料、視頻監控、糞污自動化清理等智能化養殖系統,建設池塘養殖智能化示范點2個,打造現代設施漁業智能化示范點1個。以中池鎮堰坪村、城關鎮絲銀壩村等為數字農業試點村,配套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氣象病蟲害及肥力溫濕度監測、清掃消毒等智能化無人化生產作業設備,全縣農作物耕種收割綜合機械化率不斷提升。
“通過大力實施智慧農業,有效帶動了群眾增產增收,去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9萬余元,同比增長7.4%。”石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胡傳華表示,石泉縣將繼續在政策引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扶持和模式創新上給予智慧農業有力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實現農業生產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