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未來AI醫學院會面向醫學生、醫護人員、社會公眾,實現“學練評用”。
6月29日,全國首個AI醫學院——廣東醫科大學AI醫學院(GDMU-AIMS)在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正式啟動成立。
圖片來源:廣東醫科大學
據廣東醫科大學官網,該學院是首個在網絡空間中構建的,基于鴻蒙生態的醫學智算中心和人工智能底座上的“虛實融合、軟硬一體”數智醫學院,是與真實世界醫學教育并行的AI醫學教育空間。AI醫學院通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和元宇宙技術的融合搭建一個數智化的AI醫學教育平臺,為不斷推出的醫學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友好、開源的醫學教育應用場景,主動探索和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醫學教育模式改革和醫療場景創新。
首批引入20多個垂類大模型,
鏈接全球22個公開數據庫
廣東醫科大學介紹稱,AI醫學院通過匯聚國內一流的醫學教育和醫療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研發大模型的頂尖醫學家團隊,打造一個多元、開放、智能、卓越、個性的網絡學習成長空間,開發的智能體“AI醫學同伴”將成為醫學生全成長周期的AI學習智能助手,為醫學生臨床學習進行全過程的精準畫像和終身學習的主動支持,通過沉浸式自主學習和AI訓練全面提升醫學生的AI素養并通過AI賦能提升醫學教育質量。
一批醫學大模型和頂尖學者團隊進駐AI醫學院。如,以“智腎”慢性腎臟病大模型、“福星”兒童肥胖大模型、“同濟·木蘭”女性腫瘤大模型等為代表的首批來自于院士團隊、國家醫學中心等頂尖專家團隊研發的20多個大模型和10個大數據資源集中部署,頂尖名醫名師以大模型為載體進駐AI醫學院。同時,還與20多家AI和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企業構筑AI醫學創新生態,鏈接全球22個公開數據庫。
事實上,自DeepSeek(深度求索)走紅之后,不少醫院結合專業知識與真實病例推出不同專科的大模型,以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然而,這些模型往往面向醫生、護士與患者,如何將這些資源同步前置到醫學的教學之中?曾志嶸說,未來AI醫學院會面向醫學生、醫護人員、社會公眾,實現“學練評用”。比如,在校學生可以通過各類模型進行診療模擬、病例撰寫。
除了廣東醫科大學,近期,不少醫學院校積極擁抱人工智能。
6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宣布,正式成立“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第一任院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擔任。
更早前的5月20日,同濟大學舉行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行動發展大會,聚焦“工程智能引領,新域新質發展”這一主題,會上成立了同濟大學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來 源 / 廣東醫科大學官網、南方+
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已進入備考季!華醫題庫更新速度快、視頻 / 刷題 / 模擬試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費刷題練習,點擊卡片,開啟復習之旅~
(其它學習途徑:打開掌上華醫→點擊“醫護助考”)
*此處為課程推廣廣告
點擊上方卡片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