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奚欽 通訊員 石曉艷)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關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精神,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7月5日,白河縣城關鎮河街小學教共體組織開展“AI賦能教育實踐”專題培訓活動,特邀浙江省教育科技領域專家沈翔主任現場授課。來自教共體各校教師和城區部分教師代表近100人參加了培訓,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創新運用路徑。
本次培訓聚焦“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師提質增效”,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圍繞“AI激發學習活力、AI助力教學研究、AI拓展資源邊界”三大主題,通過專題講座、案例解析與實操體驗相結合的形式,為參訓教師呈現了一場高水平、高密度、高實效的專業盛宴。
用AI點亮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AI賦能課堂教學”板塊,沈翔老師結合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勞動等多個學科,系統展示了AI技術在教學場景中的深度融合應用。例如,在語文教學中,通過AI智能朗讀系統,不僅能實現學生朗讀發音的精準糾錯,還可輔助開展情感朗讀和故事生成,增強閱讀的沉浸感與表達力;數學課堂上,AI題庫系統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推送個性化練習題,動態幾何工具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抽象概念;英語教學中,AI虛擬外教實現沉浸式語言對話訓練,提升學生聽說能力;道德與法治課堂則借助AI生成社會熱點案例,引導學生開展理性思辨與價值判斷。在藝術類課程中,AI作曲、AI繪畫等技術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也極大激發了學生的藝術創作欲望;勞動教育領域,AI模擬現實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技能要點,提升綜合素養。
用AI賦能教研,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在教學研究方面,沈翔老師詳細講解了AI如何為教師的教學評估、論文寫作和課題研究提供助力。通過AI課堂行為分析工具,教師可以從語速、互動頻率、講解方式等維度量化課堂表現,科學調整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效能。同時,AI還可以輔助教師梳理研究思路、整合文獻資料、快速生成論文框架,顯著提升教科研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人工智能并不是替代教師,而是成為教師教學與成長的新型助力工具。”沈老師指出。
用AI拓展資源邊界,打造多元學習體驗
培訓現場特別設置了AI大模型綜合應用工作坊,涵蓋AI音樂創作、圖像生成、微課制作、微電影腳本寫作等多個實踐模塊。沈翔老師現場演示如何使用AI工具進行創意作品生成,并引導教師將生成作品融入學科教學,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提升課程的趣味性與融合性。教師們紛紛表示,AI技術為教育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既提高了備課效率,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設計未來課堂,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
河街小學教共體總校長表示,此次培訓不僅是對教師技術素養的一次集中提升,更是學校持續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實踐。未來,教共體將繼續加強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探索,積極構建AI賦能下的高效課堂新生態,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優質、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本次培訓為教師打開了理解和運用AI的全新窗口,是一場理念更新與能力提升的“雙向奔赴”,為推進城鄉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