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MO+為Biotech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讓平臺能力前置,讓資源調配更高效,讓服務邏輯更敏捷。而對于整個產業生態來說,這也意味著一種從分工走向共創的變革。”
在生物藥管線沖刺邁入“兌現期”前,如何將高技術壁壘的創新藥物真正推向商業化,成為Biotech繞不開的現實大考。面對復雜制劑開發中的技術挑戰與體系協同難題,維昇藥業與藥明生物通過一場圍繞新型長效生長激素的深度合作,探索出一條從技術共建到產業轉化的可行路徑,也為行業提供了新的協同范式。
過去十年,全球新藥研發IND數量井噴,PD-1、CD47 、GLP-1、ADC、雙抗,熱門靶點與新技術密集亮相,一場由創新帶動的“軍備競賽”如火如荼。
但當一部分Biotech挺進臨床三期,站到商業化門檻時,一個現實的問題橫亙在眼前:如何將創新項目合規、高效、高質量地推向規模化生產,完成從概念驗證到商業化落地的完美閉環。
這成為一場系統性的挑戰。特別是在復雜劑型逐步成為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的當下,Biotech面對的不再是尋找一家委托加工商,而是需要找到合作伙伴全面為其賦能,共建系統高效的體系,“一起把藥做成“。
維昇藥業正是這一協作模式下的代表性實踐者。作為一家專注內分泌治療領域的Biotech,維昇目前已有三款創新產品穩步推進本地注冊與商業化路徑:其中,長效生長激素產品隆培促生長素在中國上市在即;針對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旁減,HP)的帕羅培特立帕肽和用于兒童軟骨發育不全(ACH)的那韋培肽也即將完成國內的臨床開發。
其中,作為首個采用TransCon技術實現長效化并匹配雙腔制劑設計的產品,隆培促生長素的中國生產落地不僅代表著維昇藥業在復雜制劑領域的戰略發力,也意味著中國市場上將出現本土生產的且具備國際同等水平的創新型長效生長激素。
維昇藥業與藥明生物圍繞隆培促生長素項目的深度合作,隨著前者新藥上市進程的有序推進,逐漸成為一個可參考的復雜創新制劑落地樣本:管線從海外引進,到國產商業放大;從原液工藝轉移,到制劑藥械適配——一整套系統能力協同路徑正在被跑通。
這不僅是一次“服務合作”,而是一場以Biotech為中心、CRDMO平臺能力為支撐、協同機制為抓手的“共創式實踐”。
從合作模式看,維昇藥業和藥明生物并非傳統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藥明生物首席技術官 Sherry Gu這樣總結:“CDMO不僅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創新引擎。幫助客戶在不確定中提速,在挑戰中突圍。”
這對應的是維昇藥業首席執行官盧安邦清晰的戰略目標:“我們希望三年后(2028年)再回頭看,公司第一步是核心產品隆培促生長素獲批上市、第二步是核心產品進入商業化、制劑項目落地,我們的預期就算達成了。”
協同中的“確定性”:從信任到落地
維昇藥業在2018年成立,可以被看作是海外創新藥企“反向NewCo”的代表。公司由Ascendis Pharma A/S(Nasdaq: ASND)與維梧資本(Vivo Capital)領導的聯合投資人共同創立。維昇藥業獲得Ascendis獨家授權,將其旗下的內分泌疾病治療方案在大中華區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其授權覆蓋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
具體到隆培促生長素,維昇藥業的目標一方面是快速推進進口產品上市,另一面是本地化產品快速達產,憑借在中國的協同體系實現穩定供應與持續創新。
由于隆培促生長素本身涉及復雜與精準的結構設計,盧安邦最初為其本土化落地設定了兩個關鍵目標,“技術嚴謹性”與“交付確定性”。
因此,維昇藥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慎之又慎。眾所周知,選擇一個既懂國際合規,又能實現本土落地的協作平臺,遠比“找代工方”復雜得多——它需要合作雙方在技術、質量、文化、響應機制四個維度上充分協同,且在協作中形成互信機制。
從后續合作的推進來看,藥明生物的系統性支持,正是維昇藥業“共創合作”理念的完美體現。
藥明生物不僅具備復雜制劑的工藝開發能力,其深厚的批量商業化交付經驗更是稀缺資源。從端到端工藝建立,到制造流程驗證,藥明生物不斷輸出成套方案,并且與維昇藥業共同優化工藝數據。
與此同時,藥明生物對維昇藥業項目管理的專業度,以及需求快速響應,讓盧安邦印象深刻:“無論何時針對何種問題的溝通,都可以得到藥明生物的快速響應,實現項目真正意義上的‘任務同步’”。
中國生長激素市場隨著新產品的不斷上市,正式進入格局迭代周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3年,中國在全球人生長激素市場占據最大份額,超過美國,市場規模為人民幣116億元,占全球市場的34%。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生長激素市場規模將達到286億元,自2023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7%。
從手握海外引進的新型長效生長激素管線,再到實現國內本地化量產。盧安邦提到:“如果今天要選擇一個合作伙伴,我們肯定還是選擇藥明生物。”其背后的邏輯并不復雜,“第一是專業技術,第二是質量體系,第三是團隊是否務實、是否能為客戶多走一步。”
據悉,藥明生物會將此合作模式,復制到其他項目中,與創新藥企共同成長。
國產復雜制劑的新路徑,正在被打開
隆培促生長素是一款新型長效生長激素,用于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PGHD),該產品目前已在美國及歐洲獲批上市,但因其使用的TransCon(暫時連接)技術轉移難度高,國內具備承接能力的CDMO屈指可數。
藥明生物因何有能力、有資質、有體量承接隆培促生長素落產?這場合作的另一個關鍵節點,是藥明生物成都微生物商業化生產基地。
2025年6月9日,在藥明生物成都微生物商業化生產基地建設正式啟動活動上,維昇藥業與藥明生物宣布了一項重要的合作進展:維昇藥業核心產品隆培促生長素商業化批次的技術轉移項目正式落地成都。
在這一合作中,盧安邦著重提到:共同建設國內首條雙腔凍干制劑生產線。
“過去很多的凍干制劑在使用時,通常需要一瓶西林瓶的凍干粉,還有一瓶復溶劑,不僅使用很麻煩,而且有污染的風險。”盧安邦介紹稱,雙腔技術是在密封容器系統中,將凍干藥物和復溶劑分開儲存在兩個獨立腔室,保持了藥物和復溶劑在儲存過程中的獨立穩定性。在注射之前,凍干藥物與復溶劑通過旁路進行復溶,大大提高了藥物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劑量準確性。
憑借國內首個雙腔凍干制劑生產線的落地,藥明生物在國內率先建立起雙腔凍干制劑生產技術。另外,這一平臺不僅服務維昇,也將對其他國際復雜制劑客戶開放,形成生態集聚效應。
Sherry Gu指出:“目前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微生物)這都是非常稀缺的平臺,有很多蛋白只能通過CHO細胞(中國倉鼠卵巢細胞)表達,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成都微生物平臺彌補這個空缺。”
為了滿足隆培促生長素項目的技術規格和商業化需求,藥明生物也正在推進關鍵產線的能力擴展。公司在成都微生物商業化生產基地搭建了國內首條雙腔凍干制劑生產線,并配備西林瓶生產線,制劑年產能將超1000萬支。隆培促生長素預計2025年內在中國獲批,計劃在2028年實現本土規模化生產。
與此同時,藥明生物成都微生物商業化生產基地規劃面積達95,000平方米,將專注于原液(DS)生產和制劑(DP)生產,覆蓋多肽、抗體片段、質粒 DNA、酶、細胞因子、病毒樣顆粒(VLP)等產品的商業化生產。該基地預計于 2026 年底實現GMP投產,屆時將配備15,000 升的發酵罐,原液年產能可達 80-110 批次,未來最大發酵規模可拓展至 60,000 升。
正如Sherry Gu所說:“我們希望成都基地不僅服務于一個項目,更是補足行業在微生物表達和復雜制劑一體化交付方面的能力短板。”
這一設施的搭建,也標志著CDMO平臺能力正從“流程化建設”轉向“項目牽引式建設”——項目挑戰驅動體系升級,體系升級反哺更多Biotech企業的落地可能。
協同型合作,打造Biotech價值共同體
在維昇藥業與藥明生物的合作中,雙方最終的收獲不僅是一款產品的本地化落地,更是一次互相的能力認可。
維昇藥業的目標,不只是推動隆培促生長素上市,而是以一個產品為支點,建立起本土Biotech對高質量商業化制劑能力的信心。藥明生物方面,則在類似的共創中不斷強化自身的躍遷能力。
Sherry Gu指出:“我們的質量體系能通過幾十項來自于FDA、EMA等機構的檢查,這背后是因為藥明生物在技術上細致到每一個環節,精益求精。”
在這種協同邏輯下,CDMO的角色也正在發生變化。
過去,CDMO往往被視為“交付單位”或“外包執行體”。但現在,特別是在復雜制劑與商業化節點愈發交織的當下,作為業內領先的CRDMO,藥明生物不僅能夠成為Biotech所需要的,具備技術協同能力、交付透明度、體系建設能力的“系統合作方”,更是客戶價值共同體的成員。
例如,在維昇藥業與藥明生物就隆培促生長素建立起一套超越傳統服務邊界的合作機制中,雙方不止共享項目時間線,更共享技術路徑、質量體系甚至人才接口標準。
藥明生物CRDMO+的合作模式正在成為Biotech的“加速器”:已經不局限于僅是服從于項目的體系配置,而是以高度響應的協同團隊,實現跨鏈條、跨角色的戰略協作。正如訪談中盧安邦所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與誰共同行動,將決定制劑項目成功的高度和速度。
當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新興Biotech早已不再執著于拿地建廠,選擇將“前半程”能力做到極致。同時為其不具備的 “臨門一腳”——制劑、質量、穩定性、交付能力尋找合作支持,正在成為越來越多Biotech的選擇。維昇藥業與藥明生物的合作,正是一次對上述能力鏈條的“共建型驗證”。
在未來三到五年,CRDMO必將成為Biotech能力體系外部構建中最具戰略價值的一環。而維昇藥業與藥明生物打造出的隆培促生長素本地化生產樣本,或許就是這場產業躍遷的前排注腳。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歡迎轉發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時請在顯要位置標明文章來源;如需轉載,請給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或發送消息,并注明公眾號名稱及ID。
免責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直接作為決策內容,醫藥魔方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