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很多老百姓覺得,民告官肯定贏不了,其實并非如此,關鍵在于你是否善于充分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程序。
1、不要錯過起訴期限
在行政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應當依職權主動審查起訴期限,若相對人的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當事人喪失訴權,法院將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找對被告
很多時候,原告當事人由于缺乏基本的訴訟經驗與技巧,沒有找到適格的被告來主張自己的權益,這樣的官司,不輸才怪。
那么該如何確定以誰為被告呢?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
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3、利用好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
很多人覺得民告官贏不了,是因為雙方地位存在天然差距,法律就是通過舉證責任倒置來讓雙方處于更加公平的地位,老百姓一定要學會合理利用該原則。
4、把證據整理清楚
雖然主要的舉證責任在對方,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準備任何證據,扎實的證據依舊是我們作為原告必須要做好的工作。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證據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p>
5、找到專業負責人的律師來幫忙
行政訴訟是一個很專業的過程,如果你缺乏相關的專業積累與實踐經驗,那么你將錯過許多致勝的機會,這個時候,咨詢專業律師,聘請值得信賴的律師,就是一種事半功倍的選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按照法律規定保密?!?/p>
在實務中,律師有權就案件向相關單位調查取證,幫助當事人取得關鍵證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