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對2023年和2024年“專任教師赴國外指導和開展培訓”的異常數據進行挖掘,共涉及12所首輪“雙高”建設單位。
本篇將目光投向另一組密切關聯的數據指標——“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和“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數”。
提取 197 所首輪“雙高計劃”院校公開發布的2023年質量年報中這兩項指標,共有 4 所院校填報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規模(在校生數/ 專業數)”超過500人/專業,分別是: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對這 4 所學校2023年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和“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數”進行數據分析,至少可以發現兩個值得高度關注的情況:
1. 統計口徑不一致
質量年報填報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與教育部監管平臺官方備案信息存在明顯不一致。
2. 規模數量不一致
質量年報填報的“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數”規模,顯著超出依據備案招生計劃推算的合理在校生規模。
需要強調的是,本文核心數據同樣直接來源于各校公開發布的質量年報。所有年報發布時均附有經法定代表人簽字及學校蓋章的《內容真實性責任聲明》,這意味著學校以其信譽和法律責任對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行了背書。
下面,針對這四所學校的具體情況,逐一進行剖析。
一、學校年報與教育部備案信息“數據打架”,到底哪個是真實的?
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數量統計并非無章可循。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明確規定: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需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并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
教育部《關于做好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報告(2023年度)編制、發布和報送工作的通知》, 對“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指標的統計口徑,做出剛性約束:
填寫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具有全日制招生資格的中外合作專業數量。
關于做好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報告(2023年度)編制、發布和報送工作的通知
然而,將上述 4 所首輪“雙高”校2023年質量年報“國際影響表”中填報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與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的權威備案數據進行逐一比對,結果顯示:
其中 3 所學校的填報數據與官方備案存在明顯差異
具體情況如下:
1.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統計遺漏,少報專業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共在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中備案了 1 個合作辦學機構和 3 個合作辦學項目:
共對應 6 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截至 2023 年,均在有效招生期間內。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該校2023年質量年報“國際合作”的正文部分,也明確表述“學校現有三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這與備案信息一致。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3年度)正文
但在同一份文件——2023年質量年報的附表3 “國際影響表”中,其填報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卻為:5 個。這比備案的專業總數(6個)少了一個,存在明顯的填報錯誤或遺漏情況。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3年度) 國際影響表
2.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在教育部備案的停招專業還在招生嗎?
教育部平臺備案信息顯示,該校歷史上共備案了 4 個合作辦學項目。
其中,與英國林肯學院、丹麥VIA大學合作的 3 個中外合作項目,最晚已應于 2017 年停止招生。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截至2023年,該校實際在運行、具有招生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僅有 1 個,即:
與澳大利亞墨爾本理工學院合作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項目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但查閱其2023年質量年報中填報的國際影響表數據和國際合作相關正文內容,該校
將已應于 2016 年停止招生的“中英合作辦學”項目,也計入了 2023年“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的統計范圍。
而且還專門表述
項目規模常年穩定。
那么,到底是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一直在招生、且忘了更新教育部監管工作信息平臺的信息呢?還是年報的表述并非真實情況?
或是,還有其它什么原因?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2023年度)國際影響表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2023年度)正文
3.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到底有多少?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在2023年質量年報的“附表 國際影響表”中,填報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 11 個,在校生數 5,826 人。年報正文稱“截至目前學校開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1 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10 個,在校生5000余人”。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3年度)國際影響表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3年度)正文
但核查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卻發現:
該校僅備案了 1 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對應專業數為 5 個
該校無任何備案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該校2023年質量年報中填報的“11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比教育部實際備案具有招生資格的專業數,整整多出 6 個。
其聲稱的“10個中外辦學項目”在教育部監管工作信息平臺上,也看不到備案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所學校都是代表中國職業教育最高水平的首輪“雙高計劃”建設單位。
其中,“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更在今年3月正式升格為:
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大學
在上述四所學校中,僅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填報數,與教育部監管工作信息平臺備案數一致(均為 4個專業);然而,稍微深入分析下其數據,就可以發現:
該校在《2023年質量年報》附表 國際影響表中填報的“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規模
突破了招生計劃的理論最大值。
二、在校生規模顯著超越招生計劃上限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根據教育部備案信息,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4 個有效運行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制均為 3 年,每年 1 期,年計劃招生總數應為 1,400人(具體專業招生數分別為:500、200、200、500),且均納入國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或國家高等教育統一招生計劃(專科)。
如果依據國家招生計劃執行,而且學生零流失,2023年該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在校生,應涵蓋三個完整年級(即 2021級至2023級)。
據此推演,其在校生的上限應為:
年計劃招生總數 * 在校生年級數 = 1,400 人/年 * 3年 = 4,200 人
這意味著,該校在《2023年質量年報》附表 國際影響表中填報的數據(4,823人)比理論最大值(4,200人):
足足高出 623 人。
如果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無誤,那么,這多出來的623人,是屬于“超計劃招生”嗎?
三、超計劃招生,為什么?
在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官網上,對于該校四個國際合作辦學專業的在校生人數和學費,也有明確披露:
“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在校生人數最多,學費為1.16萬元/年
“空中乘務”專業其次,學費為 1.36萬元/年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公開網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公開網
延用上文計算邏輯,嚴格執行招生計劃且學生零流失的前提下,至2024年10月,四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在校生應涵蓋2022級至2024級三個年級,各專業的招生規模上限人數應為:
點擊圖片可查看完整電子表格
對比其在官網公示的各專業在校生數可發現,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實際在校生數”比“招生規模上限”多了
340人
值得注意的是,該校《2023年招生簡章》顯示,“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在設立高學費(1.16萬元/年)的中外合作班的同時,也設有普通方向班,學費為 0.641萬元/年,價格僅約為中外合作辦學班的一半。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2023年招生簡章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公開網
如將這 340 名超出計劃框架的學生群體按中外合作班學費標準計算 (340人*1.16萬/年),其產生的年度額外學費收入為:
394.4 萬元
2025年1月,該校在官網發布了《關于調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費的公示》,將“飛機機電設備維修”、“飛機結構修理”、“飛機電子設備維修”這三個專業的合作辦學學費統一上調至 1.66萬元/年,增幅為
43.10%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新聞通知
單從中外合作辦學與普通班的學費對比來看,“超計劃招生”在經濟上顯然是收益明顯的。
只是,它似乎并不合規。
早在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規定:
未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我部批準,不得擅自調整國家下達的計劃總量或改變招生計劃類型,不得預留機動計劃和隨意更改高校招生計劃。
本文中所列出的4所院校,均為代表中國職業教育最高水平的首輪“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信息均來自其公開發布的質量年報和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未來,本號將對全國高職院校近年來公開發布的質量年報中的數據進行持續分析挖掘,并及時分享。
你認為上述四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數量與在校生規模數據,與教育部備案信息數據“打架”的原因是什么?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聊聊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