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中國乘用車行業完成了從“價格戰”向“價值戰”的關鍵拐點。5月以來,工信部等部委明確表態反對簡單降價、強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一場針對“內卷式”競爭的整肅迅速展開,配套治理供應商賬期、抽查產品一致性等措施接連落地,行業普遍把這輪政策信號解讀為“讓出血式促銷真正退場”。
與政策調整同步推進的,還有市場結構的再平衡。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53%,上半年平均滲透率站上“對半分水嶺”的關鍵節點,全年沖擊55%的目標已具現實基礎。由此帶動產業重心快速轉向技術含量更高、體驗場景更復雜的插混、增程與高階智能化燃油車。
這一趨勢已在企業半年銷量成績單中清晰體現:新勢力普遍走高,堅持多動力并行策略的企業表現尤為亮眼,特斯拉等單一路線品牌面臨階段性瓶頸,傳統合資品牌多數仍在尋求增長錨點。
在此格局中,上汽大眾用一份“油電同進、穩中有升”的半年答卷,展現除了了“合資2.0”階段的領先邏輯:不僅守住了燃油“基本盤”,還在智能化、電動化多點布局上打開第二增長曲線,更以52.3萬輛背后的戰略發展模式為整個合資板塊提供了一個兼具現實操作性與長期價值感的增長樣本。
半年52萬輛,上汽大眾“油電同進”的強力印證
面對價格競爭降溫與技術路徑分化,上汽大眾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兼顧規模與質量的成績單:6月終端銷量達9.6萬輛,同比增長15.1%;前6月累計零售銷量52.3萬輛,逆勢實現2.3%的正增長,在合資陣營中處于領先梯隊。
這份成績的背后,是其“油電同進”戰略穩步推進的強力印證。在新能源快速滲透的背景下,很多車企被動轉向電動化單一路徑,但上汽大眾始終堅守燃油車“根基”,同時加速電動化布局,構建起更具彈性的產品結構。帕薩特(參數丨圖片)、途觀、朗逸、途岳等四大燃油家族穩定輸出基本盤,ID.3、ID.4 X 年型智能升級助力純電細分增量,形成“油電同智”融合發展新模式。
從產品節奏來看,上汽大眾上半年節奏緊湊:3月途昂 Pro 以七座 SUV 搭載智駕 2.0 的組合,填補了中大型合資 SUV 智能空白;6月ID.3 GTX 套件款上市并同步發布“官改”概念車,搶占20萬元級純電運動改裝賽道;ID. ERA 增程概念車亮相,更標志著其正式切入高熱度的增程混動賽道,目標直指 2026 年量產落地。這一系列動作,使其在三種主流動力路徑上同步迭代,不僅為燃油車用戶提供智能化升級選項,也為新能源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價值感知。
從具體銷量數據看,老牌國民家轎朗逸家族6月終端銷量2.5萬輛,半年累計13.7萬輛;B級車帕薩特家族6月超2萬輛,累計11.7萬輛;途觀家族6月近2萬輛,累計9.1萬輛;緊湊級 SUV 途岳家族6月1.4萬輛,累計7.1萬輛。各細分領域均穩居前列,顯示出“產品力+品牌力+智能力”三重優勢的有力支撐。
事實上,上汽大眾這樣的穩健增長也符合市場趨勢。隨著消費者對長期使用成本、智能體驗與整車穩定性的關注度上升,具備成熟產品生態與多動力路徑的合資品牌迎來“再增長”機會。而上汽大眾正是這類代表中,少有能將銷量韌性與結構進階同步推進的范例。
價值競爭時代的“合資范式”
上汽大眾的產品銷量并非孤立的“階段性勝利”,而是其系統性“合資2.0”戰略逐步兌現的階段成果。這一戰略背后,是“長期主義+本土智慧”雙重驅動的深入融合,既不脫離德系品質的底層邏輯,也更緊貼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
一方面,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及新能源智能化中心,上汽大眾持續推進“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土化研發模式。安亭總部園區已升級為涵蓋研發、智造與數字化于一體的核心樞紐,具備前瞻技術定義與快速試制能力。中國本土團隊在產品定義、設計與工程開發上擁有更高話語權,從而打破傳統輸入式合資模式,實現雙向融合與創新。
另一方面,基于中國市場對智能化體驗的高要求,上汽大眾也正重塑其“智駕生態”,不僅引入華為乾崑智駕作為核心合作伙伴,還與 Momenta、寧德時代、阿里云等多方共建“智能科技朋友圈”,將域控制器、電池安全管理等領域打通整合,形成穩定、高效的軟硬件閉環。
在技術層面,德系標準從未讓位。即便在產品迭代周期不斷壓縮的行業背景下,上汽大眾仍堅持多輪測試驗證流程。全球標準+中國場景的雙重驗證,讓其在電池安全、整車耐久、智能座艙穩定性等方面維持行業標桿水準。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宣布將“整車終身質保”政策由途昂 Pro覆蓋至全系燃油 SUV,這正是其對長期品質自信的體現。
合資品牌如何擺脫被動地位、走出品牌光環褪色、價格下探、盈利萎縮的循環模式,成為眼下最大命題。而上汽大眾所構建的這一“德國品質+中國智慧”的融合邏輯,正在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合資升級樣本路徑。
多線出擊,下半年更入佳境
如果說上半年解決了“穩住基本盤、同步切新能源”的任務,下半年上汽大眾則將進入“集中投放、擴大戰果”的高峰節奏。
根據規劃,大眾品牌將推出新凌渡L(含2.0T GTS版本)與朗逸 Pro,強化在 A+與 A級轎車市場的智能與審美競爭力;上汽奧迪則將發力運動豪華細分市場,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 A5L Sportback 也將在下半年登場;同時,AUDI 新品牌旗下首款純電車型E5 Sportback 瞄準高端智能電動車需求,預計將引發30萬+純電市場新一輪技術競爭。
整個產品落地節奏覆蓋三、四季度,疊加增程混動技術的首次量產,將進一步驗證其“油電同智”的盈利模型與技術路徑。這一布局不僅完善其在家用、運動、豪華、純電四大消費模塊的覆蓋,也為2026年新能源產品大年提前蓄勢。
站在當前節點回看,上汽大眾的每一次產品迭代、每一個智能合作、每一次平臺布局,都不是短期銷量博弈的簡單動作,而是其對“合資新階段”深入思考后的系統化回應。在這一邏輯下,2025年只是過渡,而真正決定未來走勢的,將是2026年全維產品譜系與技術生態的集中爆發。
上汽大眾上半年穩固了其在合資品牌中的領軍地位,更在價值競爭浪潮中展現了極強的市場適應力與戰略前瞻性。它證明了在后“價格戰”時代,真正具備技術含量、生態能力與品質韌性的合資企業,仍能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穩步增長。而上汽大眾,已然成為合資板塊高質量發展的范式樣本。對整個行業而言,它的上半年不僅是一份亮眼答卷,更是一份值得反復參照的戰略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