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6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到1090.2萬輛,同比增長10.8%。其中,6月份零售銷量達208.5萬輛,同比增長18.2%,環比增長7.6%,創近年來當月歷史新高。
得益于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的出色表現,自主品牌繼續高歌猛進,上半年零售市場份額64%,同比增長7.5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零售銷量134萬輛,同比增長30%,環比增長7%;市場份額為64.2%,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
比亞迪繼續排名第一,零售銷量達到161.00萬輛,同比增長16.0%;市場份額14.8%,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全球首個量產乘用車千伏平臺“超級e平臺”、全球首款高度集成智能車載無人機系統靈鳶(與大疆合作)等陸續發布,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7月7日,比亞迪宣布旗下搭載“天神之眼”智駕車型保有量已突破100萬輛。
吉利上升至第二,上半年零售銷量同比大漲61.5%至122.57萬輛,市場份額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至11.2%。中國星·高端系列(含星瑞、星瑞L、星越L)在燃油車市場,極氪、吉利銀河在新能源車市場均有不錯的表現。
下半年,吉利汽車將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包括首款基于GEA架構打造的插混轎車吉利銀河A7、“AI科技六座旗艦SUV”吉利銀河M9、超豪華SUV新旗艦極氪9X等。吉利汽車執行董事桂生悅直言:“2025年將會是吉利汽車真正的、徹底扭轉過去這幾年的頹勢,重新回到發展快車道的轉折之年。”
長安以68.32萬輛的成績繼續排在第四位,奇瑞上升一位,銷量上升30.1%至64.95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合資公司中使用中國品牌的車企)、長城躋身前十,擠掉了東風日產、華晨寶馬。
反觀合資品牌,有人歡喜有人愁。一汽大眾(速騰、探岳、邁騰、寶來等)下滑至第三,上半年零售銷量74.35萬輛,同比下滑3.6%,市占率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至6.8%。
電動化轉型不利是主要原因,一汽大眾加速轉型積極應對。從2026年起,旗下的大眾品牌和捷達品牌將在多個細分市場新增11款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全新車型,采用“油電混共進、油電混全智”的策略。其中,包括兩款搭載高性能CEA(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電子電氣架構的純電動車型,這一平臺便是此前大眾中國與小鵬合作的專為本土化市場開發的智能化平臺。
上汽大眾(朗逸、帕薩特、途觀、凌渡等)同樣下滑1個名次,不過銷量同比增長2.3%至52.29萬輛。其中,帕薩特家族累計銷售117,425輛,穩居B級燃油轎車市場銷量第一。
一汽豐田(卡羅拉銳放、RAV4榮放、格瑞維亞等)繼續排在第八位,銷量達到37.71萬輛,同比增長16.5%,市場份額提高0.2個百分點至3.5%。其電動化車型銷量占比達49%,TNGA-K平臺高端車型銷量占比突破60%。
“本土化”是關鍵、今年6月正式上市的全新bZ5,正是豐田RCE體制(中國首席工程師,Regional-ChiefEngineer)下,一汽豐田首款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全新產品。憑借12.98萬元起的親民價格以及最高3.8萬元的綜合優惠,上市至今訂單火爆。
廣汽豐田(鋒蘭達、凱美瑞、威蘭達、賽那SIENNA、漢蘭達等)下滑2位,銷量實現微增。3月上市的鉑智3X累計訂單破3萬輛,交付超2萬輛,連續蟬聯合資純電SUV銷量冠軍。即將推出的全新車型鉑智7,除了搭載華為鴻蒙座艙5.0系統,還率先開放硬件生態接口,接入小米“人車家”生態。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面對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和消費需求的快速迭代,合資車企正從“生產制造本土化”轉向“技術研發與生態合作本土化”,這是應對當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