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熱潮才剛剛開始
一年百年企業,被頂級PE機構收購了。
據最新消息,德國知名防護裝備和運動用品制造商Uvex集團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所有權變更。這家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已同意將多數股權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華平投資。
Uvex由Philipp M. Winter于1926年創立,最初從事防護眼鏡貿易。歷經四代家族經營,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勞動防護用品和運動裝備制造商之一。Uvex尤其以其高品質的滑雪鏡、滑雪頭盔、自行車頭盔以及其他運動眼鏡而聞名,是眾多職業運動員的重要裝備供應商。然而,其核心業務的是專業勞動防護裝備,這部分為該公司貢獻了約80%的銷售額。
根據公告,華平投資將獲得Uvex的多數股權。原股東——Winter和Grau家族將繼續持有“重要的少數股權”,并承諾積極參與公司未來增長戰略的制定。交易的最終完成還需獲得常規監管批準。據報道,此次交易的估值為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7.5億)。
在剛結束的2023/24財年,Uvex實現了6.66億歐元的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小幅增長1.7%。不過,其運動裝備業務(包括標志性的滑雪鏡和頭盔)面臨壓力,該領域銷售額下降了9.3%。此次引入華平投資這樣的強大金融伙伴,無疑為這家百年老店應對市場挑戰、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前景注入了新的動力。
而相似的一幕正在中國市場上演,2025年政策破冰,并購市場風起云涌。越來越多的VC/PE機構積極參與到并購產業當中,并在其中擔當重要角色。
一家德國百年品牌
德國 Uvex 品牌始于 1926 年,由 Philipp M. Winter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菲爾特市創立,最初名為 “Optische-Industrie-Anstalt Philipp M. Winter”,是一家手工作坊,主要將德國制造的商品出口至葡萄牙和西班牙。1930 年,誕生了第一款由手工縫制且具有通風功能的滑雪護目鏡。1936 年,Philipp M. Winter 在夏季奧運會上為許多運動員配備了安全眼鏡,此次奧運也是首次通過電視轉播,Uvex 因此一躍登上世界舞臺。
1956 年,Philipp M. Winter 的兒子 Rainer Winter 從美國回到德國參與公司運營,他重視品牌管理,將公司品牌正式確立為 “uvex”,該名稱來源于 “Ultra Violet EXcluded”,表明鏡片能完全隔絕紫外線,這也成為其特有的鏡片技術。六十年代初,Rainer Winter 正式接管 uvex,并采用新的銷售策略,加強與頂級運動員的聯系,踐行體育營銷模式。
20 世紀七十年代起,隨著大眾傳播媒介增多及高山滑雪運動的繁榮,uvex 抓住機遇推出經典 downhill 2000 系列雪鏡,該雪鏡采用球面技術與注塑鏡片技術,并擁有防霧涂層,成為當時的 “黑科技” 產品,助力 uvex 樹立國際聲望,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產品銷往全球,形成以運動防護、勞動防護、工業防護為主的三大支柱產品線,成長為能提供從頭到腳個人防護用品的專一品牌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退出三大產品支線的uvex在后續發展中靠著不斷收購壯大自身,成長至如今的德國知名企業。
1987 年,uvex 成立合資公司 laservision,生產技術先進的激光防護類產品,并于 2004 年全資收購該公司。1986 年成立 Profas 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 uvex 安全手套 。1980 年成立分公司 ALPINA,1998 年將其納入旗下,ALPINA 主要生產針對滑雪和沖浪項目的護目鏡。1982 年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德清市設立子公司 Alpina,同年成立 Profas 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 uvex 安全手套。1987 年成立合資公司 laservision,生產技術先進的激光防護類產品。同年推出首款自行車頭盔Airtech,正式進入自行車領域,這款頭盔采用當時創新的 EPS 和 ABS 材料組合,輕巧且保護性強。
2001 年,uvex 收購Heckel。2005 年成立 uvex 學院,是職業安全和個人防護設備領域第一個私立培訓中心。2016 年開始收購 HexArmor?。2017 年專為平昌冬奧會的 Creme de la Crème 定制三款滑雪頭盔和護目鏡,并助力 277 名國際運動員參賽,獲得 11 金 10 銀 12 銅。2020 年收購美國公司 HexArmor? 的多數股權。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uvex旗下Rainer Winter 基金會正式成立 40 周年。2021 年位于Rednitzhembach 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的物流中心開始動工,并獲得德國可持續建筑委員會頒發的黃金預認證。
uvex 的產品涵蓋多個領域,主要包括眼部防護、頭部防護、呼吸防護、足部防護、手部防護、軀體防護等。
經過近100年的開疆拓土,Uvex現在已成為全球防護裝備行業最主要的品牌之一。目前,Uvex在全球擁有超過40家子公司,遍布19個國家,并與知名 Arburg等品牌有著豐富的合作歷史。
數據顯示,Uvex在2023-2024財年實現了6.66億歐元的銷售額,較上一財年增長了1.7%。不過,受國際環境震蕩影響,Uvex旗下標志性的滑雪鏡和頭盔等運動裝備業務則不盡如意,銷售額則下降了9.3%。要知道,Uvex公司大約80%的銷售額來自專業勞動防護裝備。因此有市場分析認為,主力產品銷售額的下降,或是Uvex兩大股東家族最終決定出讓多數股權給華平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公告,華平投資將獲得Uvex的多數股權。原股東——Winter和Grau家族將繼續持有“重要的少數股權”,并承諾積極參與公司未來增長戰略的制定。交易的最終完成還需獲得常規監管批準。據報道,此次交易的估值為8億歐元。
Uvex首席執行官Michael Winter在聲明中表示,在公司即將迎來百年慶典之際,與華平投資的合作旨在共同塑造下一個發展階段,進一步增強集團的未來生存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他指出,選擇華平作為增長伙伴,是希望借助其資源推動Uvex的國際擴張、有針對性地擴展高端產品組合并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公司未來也計劃通過戰略性收購來加速增長。
管理規模超870億的頂級PE
這筆收購案的另一主角華平投資也大有來頭,被稱作頂級PE毫不為過。
華平投資成立于 1939 年,其前身為華寶公司,由艾瑞克?華寶在紐約創立,最初主要從事投資銀行和私人投資咨詢業務。1966 年華寶公司被萊諾?平克斯公司收購后正式成立華平投資,1967 年約翰?沃格爾斯坦攜手萊諾?平克斯共同將公司進行轉型,標志著全球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正式誕生。華平投資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權機構,在其 50 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極從事私募股權投資,創建了不少經典案例,還奠定了行業的多項里程碑。目前華平投資管理著超過 870 億美元的資產,在北美、歐洲和亞洲設有 17 個辦事處,并運營著三個投資平臺:私募股權、成長股權和風險投資,已籌集了 22 個旗艦私募股權基金和 21 個專門領域的成長股權基金,旗下投資組合囊括全球 1000 多家公司。
華平投資自 1994 年開始在亞洲投資,是首批在中國投資的全球私募股權公司之一。從 20 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總共在中國投資逾 60 億美元。在中國,華平投資了許多明星企業,涵蓋互聯網、金融、醫療保健和消費品等多個行業。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投資阿里巴巴。據悉,華平投資是阿里巴巴的重要股東之一,隨著阿里巴巴的成長,華平投資獲得了顯著的利潤。此外,華平投資還投資了如中通快遞、摩拜單車、滿幫集團、新氧等涵蓋多個領域的企業。
2010 年,華平領投了58同城4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2020年,華平又牽頭了高達87億美元的58同城私有化,這成為華平在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股權投資;2016 年華平參與了螞蟻金服的 B 輪融資,投資金額達 45 億美元,該輪融資后螞蟻金服的估值達到 600 億美元;2020 年,華平共同領投了中國領先的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的 E 輪融資,年底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國美妝集團……
對于此次華平投資收購 Uvex 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Uvex 作為一家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德國知名防護裝備和運動用品制造商,其在全球防護裝備行業具有重要地位和廣泛影響力。華平投資的此次收購有助于豐富其在消費品和工業制造領域的投資組合,進一步拓展在全球相關市場的布局。
Uvex 在歐洲等海外市場擁有成熟的業務和廣泛的客戶基礎,同時也面臨著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的機遇和挑戰。華平投資憑借其龐大的資金實力和全球資源網絡,能夠為 Uvex 提供更多的市場拓展機會和資源整合支持,助力 Uvex 更好地開拓新興市場,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隨著全球對安全防護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運動用品市場的持續增長,防護裝備和運動用品行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前景。華平投資收購 Uvex,可以將其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創新理念引入到 Uvex 的運營中,推動 Uvex 在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方面不斷創新和提升,更好地滿足市場對高品質防護裝備和運動用品的需求,促進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上文已經提到,目前的Uvex由于國際震蕩等原因已經出現增長乏力的問題,而隨著華平投資的出手,或許會讓這家百年企業再次煥發生機。
并購熱潮,開始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VC/PE走向臺前,它們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股權投資,反而在并購上大起爐灶。
近期,市場傳出KKR正在籌劃收購一家中國飲料企業的85%股權的消息,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根據之前的報道,目標公司很有可能是正在籌備于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的大窯汽水。
作為“華爾街收購之王”,KKR向來善于運用少量資金撬動大規模杠桿,以實現對企業控制權的掌控。在其發展過程中,KKR曾多次對中國市場出手,投資了乖寶寵物、Moody美瞳等新消費領域的知名企業。而在2025年2月,KKR還被曝出有意收購星巴克在中國的股權。從商業角度來看,大窯飲品顯然是一個極具性價比的投資選擇。該企業估值合理,利潤穩定,品牌在當地已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壁壘,且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與此同時,另一則消息也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 高瓴資本近期參與了星巴克中國區的反向管理層路演,并表達了對收購星巴克中國業務的濃厚興趣。據相關報道,除了高瓴資本外,凱雷投資、信宸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也紛紛參與了此次路演。目前,這筆交易的最終結構尚未敲定。高瓴資本作為消費領域的投資巨頭,長期深耕該賽道,曾在京東物流體系的完善以及百麗國際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雖然目前這兩筆交易都尚未最終確定,但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正在2025年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開始積極參與到并購市場當中,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PE/VC機構支持的并購案例已達17筆,涉及的并購金額高達91.59億元。這些案例中,有的是投資機構直接參與并購,而有的則是通過間接方式提供支持。例如,上海醫藥在4月底完成的一筆收購中,就出現了創投機構的身影。據披露,上海醫藥聯合上海金浦健服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指定的主體,共同收購了上海和黃醫藥投資(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的股權。4月25日,交易完成交割,上海醫藥合計持有上海和黃藥業60%股權,對其實施并表管理。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資本退出困境”已成為創投行業面臨的一道棘手難題,眾多創投機構紛紛將目光投向并購市場,以尋找新的退出路徑。經記者觀察發現,今年截至目前,并購作為創投機構退出方式的案例數量呈現出上升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 “退出難” 的困境。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退出案例總量達到了 500 例,其中,并購類交易退出的案例數量為 60 例,相較于去年同期,實現了 7.8% 的增幅。
從現狀來看,創投機構通過并購退出的意愿日益強烈,而愿意接手的買方中,有不少是具有并購需求的上市公司。“并購六條” 新政的推行,從政策層面為上市公司開展并購重組活動創造了便利條件。同時,鑒于一級市場的估值相較于前些年有所回落,上市公司參與并購的積極性也隨之提升,尤其是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其并購需求更為旺盛。
此外,大量的并購基金正在涌現。
安徽省投資集團旗下的高新投公司,管理著安徽省 “三重一創” 產業發展二期基金,與鼎暉投資攜手成立了鼎暉中安并購(安徽)股權投資基金;北京集成電路裝備產業投資并購二期基金(有限合伙)也正式宣告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動方案 (2025 - 2027 年)》,在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和集聚各類并購基金;河南省設立的賦豫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在中基協完成了備案手續,基金的注冊規模達到了 50 億元人民幣;南京新工先進制造業強鏈并購基金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 正式成立,其出資額為 8 億元人民幣;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稱北京亦莊),康橋醫療健康并購投資基金也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北京亦莊迎來了首只并購基金的落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超過 10 個地區出臺了支持并購重組及并購基金設立的相關政策,為并購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伴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序進行,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推動并購成為私募基金、產業資本以及戰略投資者完成股權投資退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迎來了新一輪的活躍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