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凌晨,青島大學官微發布通報,證實浮山校區一名物業工作人員在值班室不幸離世,排除刑案可能,并表示已成立專班調查。這份深夜發出的通報,未能安撫校園里涌動的情緒。
時間倒回7月6日清晨7點。青島大學浮山校區瀅園宿舍值班室的門被學生推開,58歲的宿管張培生倒在悶熱的床上,身體已經冰涼。三臺舊風扇還在嗡嗡作響,風卻全部吹向墻角的幾個大紙箱——二十多只流浪貓蜷在里面酣睡。學生們叫他“貓爺爺”,此刻他再也不能回應。
張培生在學校干了二十多年,身份是外包物業員工。有學生在校園墻發帖,他曾無奈地說物業公司拖欠了八個月工資。為了省錢,他很少去食堂,一碗清水煮掛面就是一頓飯。但就是這位連風扇都舍不得給自己買的老人,卻收養了瀅園二十多只流浪貓。學生們見過他省下飯錢買貓奶粉,也見過他對著生病的小貓嘆氣:“沒錢帶它看醫生啊。”他離世第二天,那只總蹲在窗臺的橘貓生下了小貓,學生們默默湊錢買奶粉:“幫爺爺做完最后一件事吧,他放心不下這些貓。”
奪走他生命的值班室,像個密不透風的鐵皮盒子。有學生事后拿了溫度計去測,這個8平米的小屋溫度高達43.2℃,比室外還高出7℃。就在同一天,校領導的辦公室空調穩定在26℃。校方曾以“往年青島不熱”解釋為何不給值班室裝空調,但2025年夏天,山東已拉響71次高溫預警,創下三十年紀錄。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就在事發前一周,學校剛花125萬元中標一套“智慧宿舍系統”。這錢能買幾百臺空調,卻沒一臺能裝進這間蒸籠般的值班室。
悲傷和憤怒在校園網上蔓延。學生們發帖悼念“貓爺爺”,也訴說宿舍沒有空調的煎熬。就在張大爺倒下的同一天早上,瀅園宿舍一名學生中暑被救護車拉走。學生們拍下值班室溫度計顯示43.2℃的照片,和那些悼念的文字一起發到網上,但很快被批量刪除,校園墻的熱搜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法律學者援引《民法典》第1198條提醒,場所管理者有責任提供防暑保障。當校方回應說宿管是“外包物業”的責任,當其他值班人員輕飄飄地說“我在屋里沒覺得熱”,那些被張大爺喂養慣了的流浪貓,還在圍著空調維修工偶爾撒下的貓糧打轉。它們不明白,那個總是把風扇對著它們吹的老人,為什么永遠留在了2025年青島最熱的那個清晨。
張大爺的離世,是一場悲劇。持續的高溫或許誘發了不幸,他可能本身也有健康問題,但當另一個年輕的生命也在同一天被熱浪擊倒送醫,校方未能充分預見高溫威脅、未能及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責任,已經無法回避。
這件事像一根刺,扎破了高校管理的一些現實。一面是125萬的“智慧宿舍系統”描繪著數據互聯的藍圖,一面是8平米的值班室連最基本的安全環境都無法保障。將宿管崗位外包給一家拖欠工資的物業公司,本質上是把人的風險當作了可以切割的成本。那句“往年青島不熱”的說辭,在創紀錄的高溫面前,更像是一個過時管理思維的蒼白注腳。那43.2℃的讀數,成了檢驗一所大學真實成色的溫度計。
而學生們在悼念帖被刪的間隙里,默默地行動著。他們湊錢買貓奶粉,確保橘貓的幼崽活下去;他們寫下聯名信塞進校長信箱,要求改善像張大爺這樣的基層勞動者的環境。這些00后的年輕人,或許比坐在26℃辦公室里的一些人更早懂得:真正的溫度,不是寫在招標文件上的智能參數,而是如何對待一個吃著清水掛面卻給流浪貓買奶粉的老人,如何保障一個被拖欠了八個月工資的勞動者,在最熱的夏天,能有一縷救命的風。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