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遲到的評論。
7月6日晚,有鐵路旅客反映,G7272次列車在抵達南京南站前突然停車并斷電。約20分鐘后,車上恢復了供電,幾分鐘后列車啟動。
這屬于有驚無險,但人們自然又聯想到前幾天的乘客“破窗通風”事件。
7月2日20時28分許,K1373次旅客列車在浙江金華境內脫線,當日23時27分,列車恢復運行。在列車滯留期間,由于車廂內悶熱,有乘客破窗通風。此后的官方通報說,當時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事后鐵路公安對砸窗男子進行了批評教育。
這個情況通報在輿論場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我們當然要相信鐵路部門對車廂內氣溫的監測,“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這應該不是一句誑語,畢竟人命關天,誰敢兒戲。
問題是,作為乘客,在焦慮的心理狀態下,體感溫度和真實溫度一定是有差別的,焦慮會放大悶熱感、恐慌感,如心慌、呼吸急促等,這是人之常情。普通乘客,咱不能要求他有類似于特種兵的心理素質。如果在這樣的場景下,沒有一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情,那我們常說的人民至上又從何談起。
事發砸窗現場
除了悶熱,另一重焦慮是未知的等待。關于等待,我們都有非常真實直接的體驗。比如飛機晚點,如果能夠明確告知幾點起飛,那么長時間的等待似乎也就顯得沒有那么漫長;又比如高速路上堵車,正是由于前路未知,等待就是一場慢刀子割肉般的煎熬。
具體到K1373次列車一事,關在悶熱的車廂里近三小時,又沒有人能明確告知究竟多久能恢復通電通車,焦慮如浪如潮,如面對深淵的眩暈,如溺水時分的窒息。小伙破窗通風而來的一點新鮮空氣,哪怕非常有限,都是暗夜里的一點微芒、江面上的一盞漁火。
群疑滿腹,眾難填胸。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些天網上也出現了一些文章,論調大抵是“守規矩才是真擔當”之類,意思是無論怎么樣小伙子都應該守規矩。
針對此事,眾聲喧嘩,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原本也屬正常。只是我總是覺得,規矩是冰冷的,執行規矩卻可以是有溫度的,機械的規矩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活生生的世情百態。比如我們也不時見到的士司機為送危重病人就醫而闖紅燈的新聞,通常交警部門都會為其免除罰單。難道這時候也要說,不能闖紅燈是規矩,守規矩才是真擔當嗎?難道交警部門要把當事司機叫去批評教育一番嗎?
有網民說,破窗小伙不僅不該受批評教育,還應該給予表彰。既然“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表彰恐怕很難做到。這我倒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覺得鐵路部門關于此事的通報,最好的方式是說清楚事故的原因,姿態放低一點、態度誠懇一點,向廣大旅客真誠地致個歉,順便提一下破窗已經修好,以表示自己工作效率很高。至于小伙子,只好羞羞答答不提就是了,表彰既不便給,批評教育當然更沒必要了。
文 | 羊城晚報評論員 林如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