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銀河補習班》,閻主任拽著馬飛說:"以你的成績能上清北,當學校第一個清北生,這對我、對學校多重要!"
馬飛回絕了閻主任好意:“可是我爸爸說過,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p>
馬飛最終選擇了飛行學校,做了一名宇航員。
當時覺得這橋段太戲劇化,直到看見家長群里那張截圖 ——某重點中學班主任因三名學生拒報清北,在 "清北團隊群" 里怒發 600 字長文,最后以"斷絕師生情"的情緒解散群聊。
這哪是電影,分明是現實照進了朋友圈!
一、清北夢碎:老師的 KPI 撞上學生的人生選擇題
最近"清北團隊合作群" 的截圖在家長圈刷屏時,截圖一位班主任聲嘶力竭地控訴他的三位學生:"學校花 100 萬培養你們,老師白了頭熔下病,你們卻以自我為中心填熱門專業!"
這位老師之所以如此生氣,是因為三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嫌棄清北給的專業太冷門而拒絕填報,最終選擇了華五復交浙的熱門專業。
張雪峰在直播間說過一句扎心話:"能上清北的孩子,全家會被教育系統輪番勸學 —— 縣領導、校領導、班主任能把你家門框踏破。他們不管專業冷熱,只算清北錄取數能換多少獎金、多少招生名額。"
這話在截圖里得到印證:老師抱怨 "將所有感情歸化為零",可算過學生的人生賬嗎?
北大考古女孩雖有敦煌兜底,但全國一年才招幾個定向生?
而復旦微電子畢業的學生,在張江高科園區起薪就30K,這差距不是一句"平臺重要" 能抹平的。
二、利益天平:10 萬獎金與 40 年職業生涯的博弈
有家長算過一筆賬:某省重點中學給清北班主任的獎金是10萬/人,年級組再分 20 萬,加上學校升學率提升帶來的招生紅利,這三名學生不報清北,相當于讓老師損失了一輛車。
但站在學生角度,選清北冷門專業意味著什么?某 985 招生辦老師透露:"清北冷門專業的轉專業成功率不足 5%,考研跨考熱門專業時,導師更傾向要華五的熱門專業生,覺得知識體系更扎實。"
(華東五校,簡稱“華五”,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五所中國東部地區頂尖高校的統稱。)
三、教育變形記:從 "培養人" 到 "刷 KPI" 的異化
那位解散群聊的班主任可能沒意識到,他的憤怒暴露了教育生態的深層病灶。
某縣一中校長私下算過:"一個清北生能讓學校次年招生分數線漲 5 分,帶來的擇校費超過 200 萬。"
在這種邏輯下,學生成了升學率的道具,志愿填報成了利益交換 —— 你給我清北名額,我給你獎金榮譽。
但教育本該是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像電影里馬飛說的:"我想做航天員,不是因為它熱門,是因為宇宙夠大。"
當復交浙的熱門專業能讓學生在喜歡的領域深耕,當華五的實驗室資源不比清北差,所謂 "平臺差距" 更多是心魔。
某互聯網大廠 HR 直言:"我們招算法工程師,更看重項目經驗,清北冷門專業的簡歷,反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四、破局之道:給教育松綁,給選擇尊重
這事最諷刺的是老師在群里說的那句 "教育的失敗"。
學生考出高分是失???尊重內心選擇是失???真正的失敗,是把清北錄取數當成教育唯一 KPI。
韓國電影《天空之城》里,家長為讓孩子上名校無所不用其極,最后孩子跳樓才驚醒:教育不是軍備競賽。
作為家長,我支持兩種選擇:如果孩子有學術理想,清北冷門專業的深造資源確實頂尖;如果孩子想就業,華五熱門專業的性價比更高。
但核心前提是:選擇必須出于學生本心,而非被老師的獎金、學校的紅榜裹挾。
就像張雪峰說的:"志愿填報是填未來 40 年的飯碗,不是填老師的榮譽墻。"
現在再看《銀河補習班》,閻主任最后被馬飛的航天夢打動,這才是教育該有的樣子 —— 不是逼迫學生成為清北名單上的數字,而是守護他們眼里的光。
如果那位解散群聊的老師能明白:學生不報清北,只是選了另一條羅馬路,或許就不會把師生情換算成獎金數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