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路 行
編輯/ 黃大路
設計/ 趙昊然
在充滿變量的全球汽車競賽中,智能化浪潮從前沿走向規模化落地,新能源從“是否”轉向“好不好”,出海不再是選擇題。對于車企而言,新的挑戰不只是賣得多,而是賣得準、跑得快、活得久。這對品牌、產品、技術乃至全球經營體系提出了全方位挑戰。
6月結束之后,長安汽車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2025年上半年,長安累計銷量135.5萬輛,創下近八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車型45萬輛,同比增長48.8%。
尤為亮眼的是旗下三大品牌五大產品序列的協同發力,整體產品矩陣兼顧“新”與“穩”,實現流量與留量的平衡。高端智能電動品牌阿維塔連續4個月穩居萬臺月銷水平;長安啟源以家庭化定位贏得市場認可,Q07累計交付量突破2萬輛;深藍汽車在超級增程與智能化能力的“雙輪驅動”下,全球累計交付總量突破50萬輛。
與此同時,其經典熱銷車型依然具備強勁韌性,CS75系列和商用品牌凱程在新能源化過程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前者銷量已超280萬輛,后者連續5個月摘得新能源微客市場銷量冠軍。
這些數據并不只是規模增長的體現,更是其內部結構優化、戰略落地、品牌躍升的結果。長安的“多品牌矩陣+技術縱深布局”策略開始見效,為其在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上的突破構建出系統性優勢。
智能科技企業的車輪化表達
過去十年,全球汽車行業經歷了“電動替代燃油”的一次重大重構。而當前,產業已從電動化初級競爭進入智能電動的綜合較量,動力形式不再是唯一焦點,消費者對于智能化體驗、整車系統能效、品牌價值感的要求迅速提升,形成了更復雜的購買決策體系。
回顧上半年,長安汽車“五大品牌”全面進階,堅持多元動力并行路線助力各品牌快速發展,新能源步入新品上市快車道。啟源Q07、深藍S09、阿維塔06、凱程V919、UNI-Z PHEV等大單品勢頭猛進,智能化創新技術逐步釋放潛能,品牌全面向智向上躍遷,科技轉型全面提速邁入新征程。
長安UNI-Z
4月的上海國際車展,長安以“智慧全球 共贏未來”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其技術轉型的成果。其展出的金鐘罩全固態電池、天衡底盤、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既是技術實力的象征,也釋放出長安向“科技公司”轉型的強烈信號。
在技術層面,長安的關鍵詞不再只是“造車”,而是“智能科技企業的車輪化表達”。
其電動化布局圍繞“香格里拉”計劃持續深入,具有行業前瞻性的固態電池“金鐘罩”已進入實車驗證階段。具備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與寬溫域適應能力,計劃于今年發布功能樣車,并于2027年實現量產。這背后是長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目前已布局專利近2萬項,70%為發明專利。
在智能化方面,長安推出的“北斗天樞2.0”計劃穩步推進。“中央計算+區域環網”SDA平臺全面融入AI大模型,其集成的“天樞智駕系統”支持L3級別自動駕駛,已有功能包括原地掉頭、鐘擺式泊車等200余種高難度場景。
同時,基于SDA平臺的架構升級正在釋放出新的產品體驗。從硬件配置(激光雷達、傳感器、算力芯片)到軟件能力(決策算法、交互系統),長安正以“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重塑產品價值。其自主研發的軟硬解耦電池管理系統、“七合一”動態控制技術,進一步優化了整車集成度、降低成本、提升系統響應速度。
此外,長安高度重視汽車的安全性,除了選擇安全冗余的主動安全技術,被動安全也行業領先。長安打造的方舟車身架構,車身70%以上使用超高強度鋼,鋼強度達1500兆帕,相當于每平米可承受15噸重量的壓力。
“無海外、不長安”
區域市場重構正在重塑產業版圖。歐美車企在新能源轉換中的步伐各異,中國車企則憑借靈活供應鏈、規模制造優勢、日趨領先的智能化能力,在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增量市場攻城略地,成為出口增長的最大推動者。
在全球化競爭格局中,中國車企正經歷從“價格換市場”到“品牌建生態”的戰略躍遷。長安的“海納百川”全球計劃便是典型案例,正在從單點產品出口轉向體系能力輸出。
在“無海外、不長安”的戰略引導下,2025年上半年,長安正式進入“海納百川”計劃提速階段。其“152全球布局”明確五大核心區域:東南亞、中南美、歐洲、中東非洲、歐亞,已在100多個國家建立渠道網點超過1.4萬個。
不僅如此,長安還通過推動本地KD工廠、渠道建設、服務體系標準輸出,逐步從“銷售驅動”轉向“體系能力輸出”,形成完整的本地生態建設模式。
其全球制造體系正逐步成型,目前已布局20個海外工廠,建成投產9個。其中,泰國羅勇新能源整車基地于5月投產,成為長安第2859萬輛下線的生產基地。這不僅是制造全球化的關鍵一環,更是新能源產能布局從國內供給走向海外本地化的戰略轉折。
品牌出海方面,長安持續加碼全球曝光。上半年先后在歐洲、中亞、東南亞、中東等市場舉辦30多場品牌活動。3月的歐洲品牌發布會,正式宣告長安進軍歐盟市場;在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菲律賓、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開設旗艦店,使歐亞市場拼圖更加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出口量在2025年1月創下歷史新高,環比暴漲超8倍,首次躋身中國車企出口前三。主力出口車型CS55 PLUS、CS35 PLUS均實現翻倍增長,成為出口增長的重要引擎。
長安不再只是“中國制造”,而是在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央企擔當與產業協同并重
作為央企代表,長安不僅關注自身增長,更以產業鏈穩定、行業健康為己任。2025年,其將供應商賬期統一至60天內,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保障產業鏈健康循環。
在研發體系方面,長安已建立17家科技公司、16個研究與產品開發中心、180個實驗室,并聯合國家部委設立唯一智能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長期主義與專業化并行,為其在核心零部件與前沿智能技術上贏得先發優勢。
在合作生態上,長安深知開放合作對于新時代產業創新的重要性。與華為、騰訊、地平線、聯通、億航等30多家企業形成聯合攻關機制,共建智能駕駛、公有云平臺、交互系統與多模態感知能力,打造行業共贏的開放生態。
每一個行業的拐點,都是頭部玩家洗牌的加速器。在此背景下,既能構建技術護城河,又能快速響應全球市場變化的企業,將擁有真正的周期穿越力。
當行業的浪潮再度襲來,長安已成為新時代全球汽車版圖中,一股不可忽視的中國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