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深圳大部分中小學進行了期末考試。
按照過去的慣例,考完基本上就算暑假開始了。
即便一周后還有散學典禮,但老師通常會對請假寬容。
而這次就不一樣了。
01
— Dr小魚 —
竟然有那么多人要求”取消寒暑假“
多所學校通知本周要回學校上課, 不能請假,下周五才正式放暑假。
這個消息讓家長群都炸開了鍋,因為好多人已經給孩子定了出行的計劃,機票都買好了。
聽說是有家長打熱線電話投訴,說暑假太長了,不應該放那么長。
其實,與全國其他地方比較,深圳的寒暑假算最短的了。
這幾天我在成都出差,成都的中小學上周就放假了。
好多人反映,現在社交媒體上甚至有很多家長在叫喊“取消寒暑假”。
我去小某書翻了翻,真是嚇了一大跳。
希望取消寒暑假的家長們,理由相當鏗鏘有力:
“假期孩子沒人帶,不如繼續上學。”
“寒暑假天天玩,去學校‘卷’實在點。”
“寒暑假補課要花錢,義務教育應該學校解決”
有錢人的孩子寒暑假可以彎道超車,不公平。為了公平應該取消暑假
您認同這些觀點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寒暑假的意義以及該不該取消寒暑假。
02
— Dr小魚 —
寒暑假的意義是什么?
在所有人的認識中,寒暑假是學生時代的標配,也是學生時代的美好記憶,因為只要長大后不當老師,就永久告別了“寒暑假”。
那么,為什么要給學生設置寒暑假呢?
為此我還專門去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原來寒暑假是體系和兒童發展節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認知角度講
教育學研究早已證明:學習是高負荷腦力勞動,需要周期性的放松,才能保障長期高效的學習。
孩子不是機器,如果讓孩子全年無休,將會早早消耗能量,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從心理健康講
兒童青少年本就處于焦慮、抑郁、情緒起伏高發期,寒暑假是調節和重建心理秩序的重要窗口。
如果不給孩子寒暑假,高強度學習期間蓄積的壓力會無法釋放,長期下去會出現心理情緒問題。
從社會能力講
寒暑假是孩子參加社會實踐、交朋友、做公益、去旅游、探索興趣的黃金期。
課堂教知識,生活培養完整的人,孩子需要寒暑假去做課堂外的事情。
從家庭關系講
寒暑假是建立親密親子關系的關鍵時間,寒暑假的節奏相對松弛,家長不用天天催起床,管作業,關注考試成績,親子關系會變得融洽。
利用寒暑假,還可以帶孩子去旅游,回老家看父母,陪孩子看展覽等,為成長留下美好的回憶。
對老師來說
教師是高腦力和高強度工作,寒暑假是教師職業的制度性調節機制。
可以說,寒暑假是老師的“回血期”,是為了恢復認知、情緒、身體的三重耗竭。
同時,寒暑假也是老師充電的關鍵時間,所謂“教學相長”,想教好學生,老師必須不斷學習。
03
— Dr小魚 —
“社會化撫養”,可行嗎?
現在很多家長希望把孩子交給“學校”、“社會”。
取消雙休家長要鬧,放寒暑假家長也要鬧。
一說就是“雙職工要上班,帶不了孩子,應該社會解決”。
社會化撫養,實際上早就有地方實施,但后果可以說極為悲慘,造成了一代人的心理創傷。
中國在五十年代就實施過“社會化撫養”。
上世紀50年代的工廠都有托兒所,而且是全托托兒所,孩子生下來幾個月就可以放到托兒所里。
知名作家王朔曾多次說起自己生長在托兒所的經歷,他說記事起就在托兒所,一個月才回一次家。直到10歲后才被接回家住,他曾一度以為父母是國家分配給他的,一生都跟父母關系非常生疏。
加拿大魁北克曾實施低價普惠托育,確實解放了女性勞動力。
但后續的跟蹤研究發現,成長與普惠托育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下降,男孩成年后犯罪率略升。
社會美國 NICHD 托育研究發現,大量早期高強度長期托育的兒童,更容易出現情緒管理困難、沖動行為增加以及青少年階段的風險行為概率上升。
讓孩子長時間待在學校,對孩子成長并沒有好處。
孩子需要寒暑假,需要有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以及父母的陪伴。
把孩子丟在學校,看似讓父母輕松了,但未來可能出更多問題。
再問一句,你同意取消寒暑假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