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軍區山南分區無名湖哨所,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云霧深處,海拔四千五百多米,被稱為祖國西南邊陲的“云端哨所”。近年來,哨所官兵持續傳承“無名湖精神”,用腳步丈量忠誠,同時還將信息化系統應用于邊防執勤,實現從海拔云端到科技云端的蛻變。近日,總臺央視記者采訪途中,路過這個哨所,記錄下了哨所官兵的生活巡邏情況。
記者抵達無名湖哨所時,官兵們正在哨樓的電子屏幕前運用信息化系統進行偵觀。通過“電子眼”時時監控邊境動向,信息化運用讓哨所長了千里眼。如今哨所有了巡邏車,執勤更便捷高效,無人機和融合型望遠鏡的使用,讓官兵們能夠看得更遠看得更準。“科技+”賦能,不僅提高了官兵的執勤效率,也讓哨所官兵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 陸建波:現在我們使用手機點開“雪域配送”App,選擇官兵喜愛的菜品,這樣就能用上新鮮的食材,讓官兵們吃得更健康。
如今,新鮮的瓜果蔬菜、魚肉蛋奶端上餐桌,哨所的伙食得到極大改善。
總臺央視記者 剛強:這里是無名湖哨所官兵食堂,現在,官兵正在用午餐,在食堂我們看到一句樸實而溫馨的標語,寫的是“讓戰士們都吃好,保家衛國更有勁”。在這里我們還看到一個溫馨的表格,就是官兵生日表,在這里詳細記錄了每一位官兵的生日。
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 梁豪:我們每個月的月末都會組織過生日的官兵,組織一次生日會。我們炊事班會自己制作生日蛋糕,豐盛我們官兵的伙食,讓我們的官兵吃得更開心,更有家的感覺。
在無名湖哨所,集吸氧、休憩于一體的高壓氧艙投入使用,讓官兵實現“氧氣自由”,5G網絡信號暢通無阻,官兵們也用上了軍營Wi-Fi,通過軍營網吧和收看電視節目了解最新時事,學習到最新理論。
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 張宏志:我們每天都會收看新聞聯播,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發展變化。從新聞當中,我們知道9月3日將舉行盛大閱兵式,作為邊防軍人,我們將用偉大的抗戰精神,激勵自己,守護好祖國的邊陲。
30多年,無名湖首批官兵頂著-30℃嚴寒踏上這片高原。他們渴望水源,將哨所命名為“無名湖”,這里沒有湖,卻名為“無名湖”;這里沒有四季只有雪季和雨季,卻書寫著四季的忠誠。
無名湖——是首批官兵因對水的渴望而命名,迎接官兵的卻是全年近七個月的嚴寒,盛夏飛雪也是常態,這里的一代代官兵都試著種樹卻沒有一棵樹能種活。過去,鑿冰一小時用干牛糞和柴火來煮冰,只得到半桶渾水。現在官兵一擰開關,山泉水直通營房,一年四季都有熱水供應。清晨,記者跟隨無名湖官兵踏上巡邏路,沿途陡峭險峻,每走一步都很艱險。
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 梁豪:隨著裝備能力的提升,巡邏的方式上有很多變化。第一,巡邏方式上,原先是靠人力、徒步,到車行,到現在的無人機偵巡,三種方式的轉變;第二,偵觀手段上,原先我們是靠人力和普通望遠鏡來偵觀。現在我們配備了融合望遠鏡,能夠在天氣比較惡劣的情況下使用,更加豐富了我們的偵觀手段。
總臺央視記者 剛強:當柏油路取代冰封險道,當5G信號覆蓋“生命禁區”,無名湖從曾經的缺水缺氧缺補給,到如今有水有路有網絡,無名湖的“無”正被新時代改寫。但是,官兵們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標始終未變!他們不斷錘煉本領,提升守衛戰位的能力。
無名湖哨所戰士楊八斤曾多次參加“厄爾布魯士之環”國際軍事比武,多次摘金奪銀,榮立二等功一次,被西藏軍區表彰為“固邊穩藏十大標兵”。
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 楊八斤:參加國際比賽前,我在水里面練憋氣、沖山頭、攀巖等課目進行了訓練。在比賽過程當中,我舊病復發筋膜炎,但我始終牢記無名湖每名戰士都是祖國的界碑。
“我愿化為一滴水,匯入無名湖!”這是無名湖官兵的心聲,也是每名官兵堅守奉獻的寫照。
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 扎西次仁:我從小聽爺爺講解放軍解放西藏的故事,對軍營很向往。如今能堅守在無名湖哨所,我感到很自豪,特別是今年咱們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這個特別有意義的時刻,我能在這里保家衛國,我感到特別驕傲。
山越爬越高,坡越爬越陡,空氣也越來越稀薄,不少官兵開始氣喘吁吁。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官兵們到達點位宣示主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