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醫院如何破局?
二級醫院的集體困境,如何破局?
已成立50余年,又一家民營醫院關閉。
突發,又一家老牌醫院停診!
近日,某醫院發布公告,“鑒于醫院虧損嚴重……本醫院終止運營”,引發關注。
2月27日,該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公告屬實,醫院已停止運營,共有60多名員工,有的自動離崗,有的另謀生路,病人也已經轉院。
公告在網上流傳開來后,引發熱議。多位網友提到,該醫院地處兩省交界處,醫院醫師力量很雄厚,在當地頗具名氣,甚至鄰省也有病人專程來就診。如今,突然傳出將終止運營的消息,不少網民也感慨不已,議論紛紛。
當地有醫生表示,由于距離市區遠,該醫院在當地 “存在感比較低”,更多是服務于周邊村鎮居民。同時,隨著對岸某市自身醫療發展,“愿意跨過長江去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大皖新聞記者采訪該市衛健委,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知曉此事,該醫院為民營醫院,開辦時間較早,現在已停止運營。“它確實是自己運營不下去了,沒有病人。”
醫院官網信息顯示,這家醫院成立于1970年,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急救、養老及社區服務為一體的二級綜合性醫院。
2017 年,該醫院投入資金進行裝修,并于次年開設醫養結合型養老院,試圖拓展服務場景。
在疫情等多重因素沖擊下,“醫養結合” 未能完全扭轉該醫院面臨的局面。去年,該醫院在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中兩次被通報,使得其處境雪上加霜。最終在今年正式停止運營。
多家醫院停診、欠薪
事實上,民營醫院面臨困境的情況并不罕見。近年來,不少民營醫院因欠薪、關停或破產而被報道,其中不乏一些優質、大型的民營醫院。
2025年剛進入3月,就有多家民營醫院出現危機:
1.停診、欠薪,提供“高端醫療服務”的醫院陷入經營危機
2025年2月中旬,網傳西南一家婦產醫院因欠薪導致醫生罷工。據錢江視頻報道,該院產科住院部因工資沒有兌現,導致醫生罷工、醫院暫停接診、就醫群眾預付費用無法按時退還等情況。
2月20日,該地聯合工作組發布通報,證實該醫院確實存在拖欠員工工資、患者預付費用難退還等問題。相關部門已經成立聯合工作組,正在開展調查和處置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該醫院是西南地區最權威、最高端的國際化婦產醫療服務機構,成立于2016年,曾經以優質醫療服務吸引不少孕產婦。如今,它卻陷入了經營危機。
2.暫時停業、欠薪,因資金鏈斷裂,口腔醫院至今未營業
2025年2月24日,一家知名口腔醫院因資金鏈斷裂導致患者已經支付的費用無法按時退還,引發患者維權。報道視頻顯示,記者采訪時醫院大門緊閉,門上貼著一份放假通知。通知稱經醫院研究決定于2025年1月15日開始放假,復工日期另行通知。而直至報道前,醫院仍未結束“放假”。一位之前在醫院工作的醫生表示,去年10月的工資至今未發放。
公開資料顯示,該院成立于2018年,是一所集口腔疾病預防、保健、診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二級口腔專科醫院。
3.突然停診!多名醫護人員值守崗位等待處理方案
2025年2月7日,某市多名網友發視頻爆料,一家民營三級醫院破產倒閉,引起廣泛關注。
醫院多名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醫院近日突然通知停止接診,部分科室被口頭通知“放長假”。醫護人員稱,盡管尚未得到解釋和處理方案,但為了保障病人權益,醫院部分科室仍維持醫護團隊值守,退費流程在辦理中,醫院將于全部病人出院后關停。
公開資料顯示,該醫院總投資20.8億元,是一所大型綜合性民營三級醫院,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680張,設有臨床科室41個、醫輔醫技科室15個,現有員工1400余人。醫院
還有多家醫院面臨類似困境。如2025年開年的第10天,投資總額高達30億元的某全域腫瘤醫院宣布破產。
時代財經報道指出,部分民營醫院的效益尚可,但大部分民營醫院近年來處于走下坡路的階段,其整體抗風險的能力也較弱。受醫院內部的資金鏈、管理規范以及外部的環境、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倒閉的民營醫院會逐步增加。
二級醫院的集體困境,如何破局?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二級醫院破產案件激增263%,民營醫院形勢尤為嚴重。
人口紅利的消退是根本性挑戰。出生率持續走低,老齡化加劇,患者總量萎縮,而大型醫院仍在擴張床位,進一步擠壓中小醫院的空間。以某醫院所在市為例,2019年出生人口為4769人,2023年已腰斬至2400人,人口減少直接導致醫療需求縮水。與此同時,醫保支付改革要求精準控費,藥品集采壓縮利潤空間,管理水平不足的小醫院難以適應新規則,陷入“收入減少—服務縮水—患者流失”的惡性循環。
此外,醫保監管的收緊切斷了部分民營醫院的“灰色生命線”——過去通過虛增住院天數、偽造病歷等手段騙保的行為,在飛檢常態化下無所遁形。僅2024年,國家飛檢便查出涉嫌違規金額22.1億元,部分醫院甚至因騙保直接倒閉。而公立醫院因有政府托底,即便拖欠工資仍能勉強維持,民營醫院則一旦資金鏈斷裂便迅速崩盤。
據當地醫保局官網,去年,某醫院存在重復收費、超范圍用藥、超標準收費等問題,涉及違規醫保基金 23479.12 元。企查查平臺信息顯示,該醫院有 8 條行政處罰信息,違法事實包括使用過期醫療器械、重復多收費、超住院天數收費等。
信任危機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違規收費、醫療事故等問題頻發,削弱了患者對中小醫院的信心。患者寧愿舟車勞頓前往大醫院排隊,也不愿就近就醫,進一步加劇了基層醫院的生存困境。
在市場競爭持續加劇的情況下,社會辦醫如何持續提升競爭力,謀求生存和健康發展呢?
一位醫院領域資深人士在時代財經的采訪中表示,從審批政策變化看,國家鼓勵社會辦醫規模化、成體系、連鎖化的發展,大的民營醫院常常獲得青睞,有利于民營醫院規范發展。一些民營醫院在籌建或運營過程中其實沒有真正認清政策和市場變化的趨勢。也就是說,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民營醫院就必須緊跟政策導向,及時調整戰略,適應政策變化,找準市場定位。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以獨立專科為特色的民營醫院很難長期運營下去。民營醫院的發展還是應該以綜合類醫院為主,要想走得更長遠,還是綜合醫院的抗風險能力更強。
江西省一位年營收超兩億元的縣級民營醫院院長在參加2024上海醫交會時表示,創新技術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他專注于在全球范圍內考察和引進最新的醫療技術,特別是微創技術,以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然而,技術的關鍵在于人,品牌專家的號召力至關重要。院長坦言,僅靠引進先進設備無法吸引患者,還需要知名專家主刀。因此,他也會注重引入品牌醫生集團和團隊,以提升醫院的整體實力。
轉載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